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人与自然

乌岩头访古

  汽车从喧嚣的黄岩城区出发,驶过西江大桥,途经石大人脚下,穿越猢狲岭隧道,进入长潭环湖盘山公路,沿着弯曲的乡村山道,一路向西进发。大约用了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进入一个群山环抱的村落——乌岩头。

  进村不久,用不着抬头远眺,一座近在咫尺的石拱桥映入眼帘。桥碑就立在旁边,取名为“永济桥”,只见一条条青藤从一块块石头缝隙中爬出来,遍及整个桥身。

  古桥仿佛一位和蔼的“老人”,静静地守候在村口,见证了岁月沉淀的痕迹,追溯着时光久远的幽深。当年,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在周邦月等首倡义举的感召下,山民纷纷响应,捐赠银两,能工巧匠结合建筑材料,应用“薄壳原理”的造桥技术,将原本易被山洪冲毁的木桥,改建成牢固的石拱桥,此举温暖了一方黎民百姓。“永济桥”终成黄(岩)仙(居)古驿道的必经之处,每天都有上百人肩挑私盐经过此地,用脚板丈量出人间的苦难与繁华。

  沿溪上去,路边站着一块硕大的深褐色乌岩溪石,犹如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巨人守护着古村落,沉稳坚实的双腿永立溪底,头部高出路面约二三人高,苔藓顺着溪底腿部爬上来,长满全身。这时,我们迈着轻盈的脚步,说话由此变得柔声细语,心底也对古村的这位守护者多了几分敬畏、几分感慨和几分呵护。

  乌岩头村坐落在宁溪镇西北角,位于黄岩西乡的大山深处,属于浙江省历史文化村之一。一条小溪水穿村而过,连同周围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融为一体,更显有声有色,让停留在此的人们把满腔忧愁顺流而逝。相传当地先祖陈朝,偶在村口的一块乌岩巨石上小憩,惊奇地发现此处三面环山,古木参天,溪流缠绕,云蒸霞蔚,楔合民间风水理论概念,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便得出必是家族兴旺之地,就举家迁到这块风水宝地,而村庄就命名为乌岩头。

  原本以为,如此气势磅礴显眼的乌岩巨石,加上如此美丽的民间传说和富有神秘色彩的古老村庄,肯定有一系列繁华庭院和瑰丽建筑群。可没想到却是一幢幢低矮破旧的老屋,山里人在山靠山,就地取材,现成的木头,再到山上或溪滩里,随便捡些不规则的石头回来,砌成裸露的墙体,天然淳朴,不加修饰,透露出自然的美感。

  昔日村落的旧影已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在我们的想象中,一个深山村落里的古民居、老宅院,如能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就意味着会有一个大家族的群居文化轨迹在此显现。那是充满人情味的地方,既有许多可见的物质文化,又有透过心灵感应的人文窗口,或许是威严方正的四合院,或许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宅。假如我们把目光转向生活空间,把自然界里那些或规则或不规则的线条,作为规划美丽乡村的元素,并以素色为主格调,凸显自然界的原色,再以竹木、花草、石头等本土资源作点缀,或许就能再造一个“山乡风情”村落,让自然真正融入生活。

  层层年轮,时光老去。拐进左边是墙,右边也是墙,墙与墙之间,两边是古民居,中间留出一条幽深的小径,沧桑的黑屋瓦掩着斑驳的石头裸墙,鹅卵石或泥土石头混合的小路一直蜿蜒到家家户户门前。整个村落,至今仍然有百十间清代的古迹建筑保留下来,无不透着古朴的韵味,让人珍惜让人疼。若是找个屋后檐角来仰视,支撑屋顶的梁架上布满了深长的裂纹,颤巍巍地支撑着的屋顶,甚至露出半截悬梁,无奈地在风雨中飘摇。

  再往上走,那边风景独好,尽情享受那份恬静悠然。我们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这是用石头铺设的长长小径,一直通向四合院的大门。路上,石头被人踩踏变得光滑发亮,见证了无数岁月无数人从此经过;路边,无规则地排列着一个个猪槽,那是用于喂猪的旧石器。于是,岁月斑斓的石头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水洗刷得更加干净;屋前皆有一扇深重的大木门,是谁不由自主地叩响了门上那锈迹斑斑的门环,似乎敲响了沉睡的江南一角,再现了传统农耕文化。

  入门探访,那是村落历史文化的缩影,乡愁的参照物,美丽乡村的实验场,最能体现爷一辈人特有的生活风格。这里,陈列着风车、三人水车、犁等大型农具,展示了锡壶、木桶、竹筐、盆碗盏等生活器具,也摆放着八仙桌、五斗橱、木床等家具……散发着古香古色的气息,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虽然没有西塘、周庄、乌镇那样出名,但整个院落没有喧闹,没有浮华。远离浊世、幽静古老的气氛,仿佛令人又回到从前的生活,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场景中,做一回乡野深山老宅的主人。这时,我好想停下脚步,坐下来小憩,小酌怡情,听听小曲,下下棋,看看书。或者饮一壶香茗,笑谈琴棋书画,分享惬意的时光,让生活节奏慢下来,再慢下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在村落的墙脚边,有两行栽种不久的乌皮翠竹,一面扎进大地土壤,一面迎向雨露阳光,汲取天地之养分,显得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我坚信,用不了几年,两行竹林犹如一顶碧绿色的华盖,就会遮住太阳、蓝天和白云,给大地投下一片阴凉。乌岩头的未来,就像这乌皮翠竹,同样用不了几年,长青不败,细纤柔美,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穿越时空,赋予天地的精华和自然界的灵性。

  乌岩头,乡野如画,正以鲜活的生命、新的功能和新的亮点,明媚地张扬在人们的眼前。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人与自然 00019 乌岩头访古 2016-05-31 1585994 2 2016年05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