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文化

构建中国特色的非洲研究院

浙师大非洲智库崭露头角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

  近年来,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承担大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外交部、教育部、中联部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担当起国家对非事务的智库,同时在深入非洲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大量咨询报告,整体提升了非洲学术研究水平,并为汉语国际推广做出了贡献。

构建中国特色的非洲研究院

浙师大非洲智库崭露头角

  本报讯 (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刘修敏王小民) 5月以来,刘鸿武一刻不得闲,大学讲座、重点学科验收、会见外国友人……5月24日下午,在采访前一刻,他刚刚送走一批准备拍摄非洲人在义乌的纪录片剧组。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是我国高校首家非洲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近30年来,他始终坚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研究。

  聚英才

  打造高端智库

  走进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原生态的非洲风扑面而来。由“非洲情怀、中国特色、全球视野”12个字组成的治学精神被涂上了五颜六色的不同色彩,再搭配上红砖、布艺、图腾柱等非洲元素,显得粗犷而奔放。刘鸿武说:“非洲研究院不应只是一个‘职场’,应该是一个非洲的文化之场,进而才选择非洲研究作为人生的事业与追求。”

  “非洲研究院的非洲学,是一门专门以非洲人文与自然为研究对象、探究非洲文明进程及其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正努力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王珩说,非洲研究涉及资源、环境和农业技术等各个领域,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因此,非洲研究院打破以往的常规学科建设模式,大胆探索,吸纳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各类学科的精英人才。

  开门搞研究,是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的宗旨之一。2011年,浙师大创办了“中非智库论坛”,2012年该论坛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被誉为“国际社会认知中非关系、理解中国对非战略结构与性质的重要平台”。作为第一批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执行单位,浙师大已是国内非洲领域的重要研究和咨询基地。

  今年4月,在义乌举行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五届会议上,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发布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专著《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4-2015》、国家新闻出版重点项目成果《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当代非洲发展系列丛书”等研究成果。

  打开门

  遇见非洲文化

  从1990年到非洲留学算起,刘鸿武已在非洲文化里“行走”了近30年,足迹遍布非洲20多个国家,是“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之一。2007年,他来到浙江师范大学,组建国内高校第一家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紧接着建起第一家中非商学院、第一家非洲翻译馆和浙师大非洲博物馆。

  “中国在认知非洲文化魅力及特殊价值方面比西方晚了一个世纪。”刘鸿武说,就非洲研究来说,美国的主要大学一般都有系列非洲课程,而我国对非洲的研究十分薄弱。

  如今,在浙师大,遇见非洲不是件新鲜事。记者走进非洲博物馆,立刻就被热情而动感的非洲音乐所吸引。衬着温柔的橘色灯光,各类造型夸张、极具民族特色的非洲乐器、武器、面具、木雕、石雕等800多件精品静静散发着迷人魅力,让人看一眼就再也无法忘记。这些展品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非洲研究院的学者提供的。作为国内首个以非洲文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非洲博物馆已从“私家珍藏”转为“公众分享”,每年接待一万多名海内外参观者。刘鸿武说:“很多人对非洲的认知还停留在穷、乱、疾病多上。非洲博物馆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立体‘教科书’,更是‘融通中非’的桥梁。”

  非洲博物馆不仅让国内参观者了解非洲,更让非洲客人惊叹。非洲客人走进博物馆都会感到兴奋、感动:在浙中小城,竟然有一个收藏近千件非洲精美文物的博物馆,他们说:“中国朋友如此用心地向民众和大学生介绍非洲的文化历史,让我们感动。”

  走出去

  讲好中国故事

  在刘鸿武的带领下,团队进入了非洲研究的中心领域,80后学者成为非洲研究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崭露头角。5月初,非洲研究院研究生赵迎节受邀参加了在欧洲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并做了《苏丹人道主义保护问题研究:问题与原因》学术报告。他说:“面对国家的迫切期待,我们要时刻保持热情,扎实做好基础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习者和工作者。”

  这些年,刘鸿武在非洲交了不少各行各业的朋友,交流间也有了新的体会:“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要多讲中国与世界一起发展的故事,一起合作、一起创造美好未来的故事,让中国在世人眼中变得更可亲、可敬、可爱,这样中国在世界上才会有更多好朋友、好伙伴。”

  对于未来,刘鸿武打算在完善非洲学学科体系上大展宏图,“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非洲学课程体系,并在非洲发行全英文的非洲研究刊物。”他还有一个“野心”,在浙江建一个培养高端人才的非洲大学,“我们不仅要培养中国的‘非洲通’,也要培养非洲的‘中国通’,今后这里将是学术人才的摇篮,培养教育、影视、商贸、轻纺等各方面的人才。”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3 浙师大非洲智库崭露头角 2016-05-30 浙江日报2016-05-3000008;1586032 2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