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不仅美丽更有活力
本报记者 俞熙娜 吴佳妮 文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杭州不仅美丽更有活力
东经120°12′,北纬30°16′,杭州。今年9月,这里将成为举世瞩目之地。
这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丝绸之府”,这是马可·波罗盛赞的“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城”,这是不久前刚刚被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创新之都”。
曾经,最让杭州引以为傲的“西湖文化景观”和“京杭大运河”,早已双双列入世界遗产,令全球目光聚焦在这个中国东南沿海的“人间天堂”。而今,因为G20杭州峰会,她将再次走到台前,跃上世界舞台的中央,展示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美丽杭州。
这是一个有历史、
有故事的城市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不说那至今仍沉睡在地下的南宋皇城遗址,不说那历经风霜仍在通航的京杭大运河,单单一个西湖,古往今来令多少人魂牵梦萦。
宝石山下,有秦始皇东游入海、船绳随手一绑留下的“秦皇缆船石”;烟雨湖边,有白居易酒后诗兴大发,提笔挥下的“醉白楼”;万松书院,有梁山伯祝英台双宿双飞的动人传说……一座山、一棵树、一条路,信手拈来,都蕴藏着无限遐想的空间。
迈入21世纪,美丽的故事开始向东延伸。2001年杭州大剧院在钱塘江边开工,标志着钱江新城正式启动,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沿江两岸,高新区、金融街拔地而起,写字楼、住宅区鳞次栉比。如果说杭州曾以秀美和诗意的形象为世人所知,那么今天的钱塘江畔,向世人展现的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国际化大都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文人墨客诗词里的旧时风光,今朝依旧,并且愈加旖旎。
这是一个有梦想、
有活力的城市
从中国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提供零部件的萧山农家子弟鲁冠球,到从一个校办工厂起步发展成为娃哈哈帝国的宗庆后……在杭州,以浙商为代表的草根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小博大”“无中生有”的奇迹。
这样的奇迹,正在以加速度诞生。
作为这个城市的“新地标”,阿里巴巴创造了年交易额3万亿元的体量,成功超越全球零售业老牌霸主沃尔玛,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平台。凭借一根网线,他们颠覆了整个世界。
距离阿里巴巴不远处的“梦想小镇”,一年间,近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590多个创业项目、5400名创业人才,管理资本442亿元。其中有近70个创业项目已获得百万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15.7亿元,梦想就此落地生根。
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领跑这一轮创新热潮;还有20万在读大学生、数十万天南海北的年轻创业者和打工者,加入这一支创业大军……一个点子、一个创意,在这里都可能演绎出一幕新的财富神话,进而成为推动这个城市进步的中坚力量。
2015年,杭州还被冠以两个最新头衔:国家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电子商务、软件设计、大数据、云计算……借助“先行先试”的特权,这个城市从产业到创业环境,都在趋于“互联网化”。
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为目标,杭州在奔向梦想的路上,越跑越快。
这是一个有温度、
有态度的城市
生活在杭州,是一件幸福的事。
在这里过马路,不用担心车多。公交车会稳稳地停在斑马线前,如果投去询问的目光,司机还会给你一个温暖的笑容,然后招招手,让你先行。
在这里旅行,不用担心迷路。超过百万的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即使他们与你语言不通,也会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为你指明方向。
在这里扶起倒地老人,也不用担心被讹。这座城市已为文明立法,规定救人者无需自证清白。
礼让斑马线已然写入法规,向“中国式过马路”说“不”,这座城市正在竭尽其能,将道德标准内化为城市品质,让文明蔚然成风。
生活在杭州,是一件愉快的事。
这里有全国第一个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景区西湖,你可以随时随地落座湖边喝咖啡看风景;
这里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覆盖城市的角角落落;
这里还有“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打开大门,唯一的要求是洗完手再阅读。
这座城市用最开放的姿态,展现了一个国际化都市的魅力。
生活在杭州,你总会邂逅这样的最美故事。
耳熟能详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爸爸”黄小荣、“最美司机”吴斌,还有“托举哥”蒋承仁、协警礼为奇……他们的挺身而出、他们的尽忠职守,让平凡的人、平凡的岗位,瞬间爆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座美丽的城市,从来不缺美丽的故事。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历史将最美的一页留给杭州,聚光灯已开始转向这座城市。公元2016年9月4日,期待东道主杭州与这个世界的美丽之约。
本报记者 俞熙娜 吴佳妮 文
本报记者 董旭明
通讯员 里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