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鑫坊居民楼友铭
唤醒了记忆,也找到了幸福感
见习记者 周洲 通讯员 王维诗 整理
思鑫坊承德里一弄20号,这里就是我的家。这些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吃完饭后,就会去思鑫坊历史文化陈列馆里逛逛。我今年已经70岁了,看着陈列的旧照片,经常回想起小时候的故事。
人们常说,百年思鑫坊,半部民国史。书画家余绍宗、胡雪岩的侄子胡藻青、实业家胡海秋、医学家李茂之……这些名人的故居,就在坊间巷弄里。90多年过去了,思鑫坊至今还保留着“青水砖墙、乌漆大门、雕花门楣”的样子。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我也曾感到自豪。
然而,上世纪90年代,思鑫坊的街区环境变得越来越差:无证商贩占道经营,青砖黛瓦被熏黑了,青石板上也布满了油渍;大宅院里,违法搭建随处可见;石库门前,生活垃圾堆积如山,外来车辆更是随意摆放。
看着历史老建筑被蒙上了灰,作为思鑫坊的老住民,我们心里特别着急:一个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怎会遭受这般境遇?
2015年12月开始,我发现家门口的油炸摊、烧烤摊、快餐店……30多家无证商贩陆续消失了。紧接着,学士路沿街的商铺也开始整治了,居民家中的违建也越拆越少。
不到半年时间,让我们大家高兴的是:思鑫坊的民国风情又回来了!宽敞结实的黑漆门、朱红色的小格方窗、洁净素雅的青石砖……走在巷子里,头顶白云蓝天,呼吸着新鲜空气,久违的幸福感找到了!
如今,思鑫坊的学士路沿街,开了一家青藤茶馆,穿着旗袍的沏茶姑娘就坐在门口,美得像一幅画。年轻的背包客也经常走进思鑫坊,好奇地四处张望。这里离西湖只有数百米,他们还以为这是杭州新开放的景点呢!
思鑫坊变美了,我们也有了新去处。原先大门紧闭的徐宅,现在修缮一新、敞开了大门。老头子爱唱京剧,今年4月开始,他每周都会和一帮好友,在徐宅的大院里亮上一嗓子。我和邻里也经常坐在大院里拉拉家常。
(见习记者 周洲 通讯员 王维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