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
我的母亲
本报见习记者 董小易
“西湖是美女,自古以来,都有许多文人墨客予以欣赏和赞美。而运河是母亲,只是默默地奉献着,从来不索取回报。”杭州运河民俗画非遗传承人吴理人这样评论。如果说西湖精致隽永,凝聚了杭州独有的人文风情,那么流淌不息的大运河,则在南来北往的交通中,孕育了两岸的繁华。
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以及浙东运河的起点,杭州是中国大运河的一个重要节点。至此,杭州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双世遗”的城市之一。
运河曾是杭州人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清朝末年,南来北往的船只经过这里,让这里成为了商业热土。杭州的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火车站、第一个邮局、第一家电影院、第一家报社,都开在运河边。这里茶楼兴旺,盖叫天、周杏芳、傅全香等名角在此成名。
现在,大运河让世界进一步认识杭州。千年运河,给杭州带来了“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独特水乡风韵,广济桥、里万物桥、拱宸桥等古桥,夹城夜月、陡门春涨、半道春红等“湖墅八景”,穿越时空让国内外游客触摸历史;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茶馆林立,小热昏、评剧在这里扎根;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伞博物馆,用活态向世人展示着传统手工艺。在拱宸桥上,有师傅叫卖老杭州人最熟悉的“小钵头甜酒酿”;坐着运河游船北上,还能去半山娘娘庙,听听娘娘的故事,带只半山泥猫回家。
(本报见习记者 董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