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邮吏来
朱敏
安吉县城有个驿站广场。一座古代邮吏雕塑在此巍然矗立,仿佛引领着人们走向历史的深处。只见邮吏策马飞驰、目视远方,衣袂高高飘起,身后仿佛正扬起滚滚黄尘。在这里,我似乎听到了“哒哒”的马蹄声,正一路穿过驿道,邮吏的神情紧张而严肃,让我联想到一个厚重的词——责任。
说起“邮驿”,人们可能会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仆仆风尘,想到“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的匆忙节奏。远古时代,由于通信不便,人们便发明了“击鼓传声”和“烽燧”。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记有殷商盘庚年代,边防将士向天子报告军情的文字,其中就有“来鼓”二字,这是我国最早关于邮驿的文字记载。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很多别称。比如“鳞鸿往来”,鳞,象征着鱼,鸿就是雁,所以“鳞鸿”亦作“鱼雁”。
在还未造出纸张前,人们写平安家信,用刀将字刻在竹片上,叫“刻竹报平安”。更有特别的书信,传达了一种别样的情愫。据说,唐朝时,有宫女曾在御花园内将诗题在梧桐叶上,梧桐叶漂在水面上,蜿蜒流出宫外,被称为“红叶传书”。古代诗人悲秋伤月,也留下了很多邮驿诗。像白居易的“数行思泪一封书”,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等,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邮驿”一词,“邮”是指古时边陲地区传递书信的机构,“驿”即是传递官方文书的马车。作为安吉县城的递铺,但看名称,就知道与“邮驿”紧密相连。“递铺”曾名“递铺滩”,因周围溪滩芦荻丛生,所以别称“荻浦”。
递铺东南通余杭、杭州,西北达安徽泗安、广德,是黄金交通要道。北宋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临时建都,更名杭州为“临安”。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开辟建康(今南京)至临安的急递驿道,经独松关。而递铺正处于临安通往建康(今南京)的要道上,因此在这里设驿传“递铺”,供公文传递人员和来往官员歇宿、换马,递铺之名由此开始。据记载,当时县内设邮铺5处,即尹家铺、郎家铺、钮家铺、独松铺和西门铺,另有安吉马驿和独松马驿。
可以想像,在当时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古代,驿站寄寓了人们的多少希望。那些邮使,无论是策马扬鞭的陆路信使,还是摇橹水上的水驿信差,他们身上,汇集了驿兵们共有的品质,那就是——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