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政治

浙江扶贫如何补短板,省人大调研提出建议——

全面小康路 一个不能少

  我省作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党委、政府是如何帮助群众脱贫的?当前扶贫工作还需从哪些方面发力?接下来我们要采取哪些措施,让低收入者增收致富……5月23日在杭举行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同时,省人大也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为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开出了良方。

  浙江扶贫有高招

  构建各方参与的扶贫格局

  去年底以来,我省提前高标准消除绝对贫困引发全国关注,这一历史性跨越是如何实现的?省政府的这份报告给出了答案:2015年,全省26个欠发达县整体摘帽,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8765元,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15%以上。

  成绩的背后,是我省坚持精准扶贫、区域联动、以人为本、共同扶贫、改革创新的工作理念。2012年,省委、省政府确定4600元的省定扶贫标准后,调查认定了低收入农户134万户、318万人,通过产业帮扶、金融服务、培训就业、异地搬迁、社保兜底等途径,打好精准帮扶“组合拳”,切实帮助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

  同时,我省构建了党政主导、各方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扶贫结对帮扶体系,组织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城市医院、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发达县镇等与扶贫重点村形成结对帮扶关系,市县乡村四级党员干部对全省“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实行“一村一计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措施,确保户户有帮扶、人人有门路。省级226个单位也组成29个帮扶团组,每年落实帮扶资金1.5亿元以上。

  扶贫既要帮扶,又要增强其自身活力。为此,我省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障低收入农户的资产权利、经济身份和村集体经济权益,让农民的“资源”“死产”变成“资本”“活钱”。目前,全省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率99.4%,符合条件的宅基地登记发证率94.1%。

  人大一线查短板

  精准扶贫力求新突破

  当前,我省扶贫发展工作还存在着哪些短板?

  对此,省人大常委会今年组成3个调研组,分赴全省各地调研,并与乡镇干部和村民群众座谈,走访了一些贫困家庭,并实地考察来料加工点、下山移民安置点等现场,找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央和省委对精准扶贫工作,从政策层面和实际操作方面均有明确要求,但是一些地方、部门仍存在思想认识不一致的情况。”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他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干部认为浙江的扶贫标准已是全国的两倍,存在着松懈思想;有的地方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发挥不够,缺乏支持扶贫工作的政策安排;还有的地方扶贫工作被动,上面怎么安排就怎么做,创新意识不强。

  精准扶贫,关键要认准对象。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发现,目前低保对象的认定和低收入农户的认定存在重叠交叉,部门的职能有待厘清。一些基层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扶贫数据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对低保对象要做到“应保尽保”较难把握。特别是现在各个部门都建有数据库,如低收入农户数据库、低保数据库、残疾人数据库、助学数据库等,但省里缺乏一个统一的基础性平台,没有做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难以为精准扶贫提供准确的依据。

  此外,调研组发现,因病因残致贫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因为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贫困群体导致贫困的原因,虽然有自身的主观因素,但是相当大部分是因病、因残所致。

  “输血”更要“造血”

  齐心协力共创美好生活

  如何补齐扶贫发展中的短板?省人大开出了良方,建议全省各级政府在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扶贫发展工作的同时,完善信息平台,为精准扶贫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切实做到不养懒汉、应保尽保。在此基础上,坚持区域发展与人群扶贫并举,着力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并加大对因病、因残致贫等群体救助力度。

  对于这些短板,省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十三五”时期,我省在确保贫困现象不出现反复的基础上,将把工作重心转到帮扶低收入人口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来,转到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上来,转到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全面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推进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

  如何让脱贫后的群众致富?接下来,我省将建立健全“消除4600”成果巩固机制,结合“4600”花名册,加强对未纳入低保困难群众排摸,按照应保尽保的工作原则和目标,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切实发挥低保制度对绝对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兜底作用。同时,我省将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包括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完善生态型搬迁政策、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支持电商平台开设扶贫专馆等。

  既要“输血”更要“造血”。为此,我省将积极推动教育、健康、金融、交通、科技、水利等行业扶贫专项工作。不仅各级政府都行动起来,还要构建社会扶贫长效机制,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开发,倡导设立企业公益基金和村级乡情基金,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真正让脱贫后的百姓过得更加幸福。


浙江日报 政治 00011 全面小康路 一个不能少 2016-05-24 1570871 2 2016年05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