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家上市公司老总“密访”英德以三国
浙企组团跨境“淘金”记
本报记者 章卉
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力量作用下,强烈追求好的技术、产品和品牌,竭力想获取更多更大的市场,这跟政府提倡的中高端及提质增效发展方向完全一致。
40多家上市公司老总“密访”英德以三国
浙企组团跨境“淘金”记
本报记者 章 卉
2016年4月中旬,一支考察团从杭州出发飞赴英国、德国和以色列。
这是一次“秘密出访”。从报名到集结只两个月时间,从出发到返程,互联网上没有放出一点风声,所有的人都很默契地保持步调:不刷朋友圈。
这是一次高效的考察。在10天的行程里,这支考察团奔赴三个国家开了四场项目对接会,看了几十个项目,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点到为止,每一站都有专业的投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事前协调、精准对接,很多好项目想好了当场就能签下。
这支神秘考察团的ID叫浙江省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考察团,来自中国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团长由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亲自挂帅,50多名团员中有40多家浙江上市公司的老总。没有随从、不带翻译,不管这位董事长或总经理是能舌战老外的行家还是英语只有ABC水平的,都亲自上阵。
4月的伦敦街头,两辆大巴载着这支神秘考察团浩浩荡荡地穿行。一路少有喧哗,开车的老外司机只当这是一个沉默的商务考察团。几天之后,有人告诉他,“你车上载着的乘客市值超过5000亿元。”Oh,My God! 老外司机被吓得目瞪口呆。
顶级中介都来了
“这次出去真的值!”得到可以向外透露此次出访的“解禁令”后,浙江省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考察团的团员们异口同声地说。
赵小强是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次随团一共去了英国、德国、以色列三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安排了好多项目对接和企业参观。就拿英国来说,绿松石邀请了近60家英国的企业,分批分次和我们对谈。每家企业配备一个翻译,每半个小时轮转一次。现场相当火爆,效果也出乎预料。”
赵小强提到的英国绿松石投资公司是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文简称“一创摩根”)协调安排的“地陪”;访问团行进到德国时,负责接待的是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德国总部;以色列方面出面的则是海外业务网络齐全的金杜律师事务所。行程中其他包括中国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赛伯乐及枫丹国际(投资银行)等机构也积极协助、参与相关活动安排。
作为一家从服装主业跨界到文化产业的公司,美盛文化在转型升级的路上也遭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主营收入增长遭遇发展瓶颈、代工优势退潮”。于是,在两年的时间里美盛文化相继完成了对海内外6家公司的收购,涉及金额逾3亿元。其中有个项目是在荷兰做的,赵小强是有过跨国并购实操经验的人,对欧洲很熟悉。
与赵小强一样,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本身也在国际市场上找寻好的目标,这两年没少往外跑。欧洲几个国家他都去过多次,夫人要带的奢侈品在哪买都很熟悉。但这两位常客看来这一次的出访跟自己出去找市场完全不一样。“政府层面高,外方企业对我们非常热情,好几家公司都主动要求与我们保持联系。感觉有政府带和没政府带的效果不同,你能接触到的标的、中介机构的层次都不同。”
事实上,对普华永道、金杜、中金这些国际顶尖的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律所而言,浙江来的投资客早已不是陌生人。中金公司曾经做过一份非常翔实的《浙江省跨境并购市场现状分析》,报告分析头一条就说了“买方多为上市公司”。当获知浙江来了一个大的考察团,集聚了40多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而且多数都是行业龙头企业,精明的投行都派出了精兵强将跟随这支考察团。
出访前省政府曾委托省金融办摸过底,全省上市公司有近三分之一已实施或正实施海外并购,另有三分之一企业已着手寻找海外并购项目。但一路中的所见所闻还是让团长朱从玖感到惊喜:“这次出访明显感觉到上市公司走出去的强烈愿望和需求”。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位团员告诉记者,大家都来自不同行业,看项目的时候原本以为不会有交集。万万没想到,自己相中的项目,同行中其他人也会感兴趣。常常发现一个好项目,五六个人都举手想要,恨不得当场就签下来。“我们浙商对事物最根本的根源、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很多时候都是有共鸣的。”
考察团中的一家公司与英国当地一家公司迅速对上号,当天就约定了5月份的回访事宜;而此行中还发生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一个项目被浙商们普遍看好,但体量很大,是个综合性集团。买还是放弃?头脑活络的浙商创造性地发明了“拼盘分食”的方法,合资买下来,请专业机构帮忙做财务分割,各自取跟自己主营业务相关的那段。
帮忙踢好“上半场”
看到的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这样去升级技术、开拓新的市场,政府也愿意来推动这次出访,只是政府来推动企业并购重组的一环工作,其他也做了很多。政府组团出访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行前准备。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让团员们心存感激。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这次浙江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考察团洽谈针对性,省金融办早在去年底就安排了两场“热身”,分别邀请绿松石、普华永道上海总部来杭州,就掌握的英国、德国有意向合作或出售项目进行推介展示,每次组织二三十家省内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参加,初步了解相关国家法律环境和项目情况,建立交流沟通渠道。
与此同时,省金融办还专门制作海外并购需求统计表,摸底出访企业需求及意向,及时反馈外方并要求邀请相对应、有合作意愿企业参加对接。事实证明正是出访前多次信息互动增强了双方信心和信任度,为提升对接成功率打下良好基础。
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感激地说,浙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蓬勃不仅源于企业内在需求的强烈,也与政府的推动密不可分。“很庆幸我的公司注册在浙江。”
近两年浙江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和举措,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其力度和魄力前所未有。2015年浙江省资本市场发展暨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大会上,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对浙江上市公司寄予了高度评价:浙江上市公司队伍阵容强大。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省调结构、稳增长的中坚力量,成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抓手,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力量作用下,强烈追求好的技术、产品和品牌,竭力想获取更多更大的市场,这跟政府提倡的中高端及提质增效发展方向完全一致。
这次大会上朱从玖副省长的一个提法令团员们印象深刻——“我们地方政府在推动公司上市过程当中,从目前看,主要工作在前半场,就是把公司搞上市,帮助它改制,帮助它具备条件上市,上市之后是后半场,后半场的潜力巨大,上市之后的发展远远超过它上市之前的规模、总量,各种各样的指标远远超过上市之前。并购是上市之后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把上市公司上市之后的发展,更多跟我们地区、区域的发展结合起来,用好它,更多地落户到浙江,我觉得我们发展的内涵、发展的质量,无论从质量和总量上讲,都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不少项目的估值不高,一个标的几千万欧元就够了,我们上市公司完全买得起。”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此行体会最深的是目前欧洲并购的成本真的低。对于现金流宽裕的上市公司来讲,钱真不是问题,难的是怎么选项目。
出访的企业家里像菲达环保的董事长舒英钢、卧龙控股董事长陈建成那样成功操作过跨国并购的只是少数,即便价格很诱人,很多人在临门一脚时依然有担心,怕踩到“坑”。如何帮助企业增强鉴别能力、识别风险?省金融办证券期货处叶笃银处长想在了前头。这次出访除了会见、考察、项目对接外,每个国家都安排了为期半天的专题强化培训——在英国由当地的睿城律所、中金公司组织,重点介绍英国及欧洲经济走势、中国企业欧洲并购成功失败案例讲解等;在德国请到普华永道主讲工业4.0发展态势和德国并购机会;在以色列有一场以创新体系建设和浙以合作领域为内容的互动式座谈。
“欧洲经济形势如何?欧洲当地的消费习惯如何?项目所在国文化、法律环境怎么样?”团员们听完课纷纷点赞,有这样类似EMBA实战培训,企业出去的底气就会足很多。
跨境并购常态化
跨境并购是一项比国内并购复杂得多得多的事,需要专业组织来集聚各方资源,帮大家解决并购中碰到的资金问题、寻找优质标的、对接中介机构、并购后整合、专业操作团队等各种问题,这就是并购公会和浙江并购俱乐部存在的意义。
龚小林是浙江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考察团里比较特殊的一位。他身兼二职,既是中国并购公会浙江分会的会长,也是浙江并购俱乐部的发起人之一,发起促进“并购”正是龚小林的主业。他坦言此次境外考察更多是代表会员群体去了解欧洲市场,说得通俗点就是“捡漏”。“这次随大部队去境外考察的只是上市公司中的少部分幸运儿,项目不一定完全对接。我们并购俱乐部里有很多成员都在期盼好的投资机会。我也想帮他们牵线搭桥。这次不仅对接了很多投资标的、并购标的,还对接到了投行和孵化器等中介机构。我深受启发,计划逐一对接海外投资渠道和项目(按照行业和一定的范式对项目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推介给浙江上市公司。”
考察团返程的路上,来自投资界的几位大佬也开始讨论“我们能不能搭建一个平台帮助有志于海外并购的浙江企业更快地走出去、更精准地捕获到合适的标的?”
“如果说过去上市、没上市是一个代差,那现在有没有并购能力就可以拉开上市公司的代差。我坚信未来5~10年浙江一定会在世界舞台上崛起有国际竞争力、能获取世界平均利润、有定价权的跨境集团。”这是一位团员回来后对公司副手语重心长的话,也代表了团员们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