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引入“活水”
——解读《浙江省诸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本报记者 刘乐平 夏 丹 通讯员 胡子昂 徐高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资金“活水”源源不断来浇灌。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浙江省诸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获审议通过,并于近日由省政府发布实施。省发改委以及诸暨市有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作深入解读。
多年以来,在投融资领域特别是政府融资上,存在着财政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国有融资平台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不适应重点领域投资需要等问题。为此,省政府决定在县(市、区)一级层面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
试点何以花落诸暨?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诸暨市是全国百强县市,民间资金充裕,上市企业数量居全省县(市、区)前列,在推进投融资领域改革上,诸暨有些问题已经先行遇到。同时,诸暨也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扩大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改革试点。
资源整合优平台
一般而言,县(市、区)域内优质国有资产较少,同时融资平台发展与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如果存在多个融资平台,既不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也不利于政府对融资平台的管理。如何整合做大平台资产,建立健全国有融资平台重组机制?这是诸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聚焦的难题之一。
目前,诸暨市共有国有企业20家,其中12家具有融资能力。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方案》,整合做大融资平台资产,主要是通过整合提升诸暨市10余家国有融资平台,形成一个上规模、上档次、市场化转型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诸暨市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这10多家平台公司分布在全市职能部门而资源分散、有效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诸暨市委、市政府加大国有资产整合力度,组建了一个总资产在800亿元左右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降低政府融资成本。
以诸暨市水务集团为例,2014年整合集团下属的水业建设、水业经营、暨阳排水公司以及诸暨碧水环境科技公司进入自来水公司,形成制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完整独立的全产业链,以此为基础进行股份制改造。2015年初,启动资产证券化工作,至年底集团净资产达2.38亿元,全年实现对外营业收入3.04亿元,其中自来水公司实现营收1.93亿元,实现利润2275.40万元,比上年增加41.80万元。
同时,发挥原有和整合后平台积极性,统分结合,优化拓展国有融资渠道,通过使融资从商业银行向政策性银行、短期向中长期、高利率向低利率、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从而达到调整优化融资结构的目的。
创新投融资模式
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如此“活水”怎样才能源源不断地充分涌流?创新投融资模式至关重要。
《方案》提出,通过建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创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设立企业并购重组基金、成立天使投资基金,实现对基础设施和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以推动诸暨市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以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为例,成立诸暨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实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与省金融控股公司合作,成立PPP项目基金,以股权或债权方式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融资支持,并明确相应退出方式。
着眼于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诸暨将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更好地支持诸暨市实体经济发展和创业创新以及产业转型升级。诸暨将积极引进市外投资公司,成立1只母基金、培育20只子基金,扶持发展100个产业项目。
“这样做的好处是,把原来的‘行政化补贴’变为‘市场化投资’,也就是说,原来以补助、奖励、贴息等形式直接拨付给企业的资金,现在变成了政府以股权投资,与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早在去年10月,诸暨市设立转型升级产业基金。成立至今,母基金已到位资金4亿元,其中省金控1.6亿元,诸暨市级财政2.4亿元,已投或拟投子基金8只。其中,山汇鑫基金、胡庆余堂健康基金等两只子基金已实质性运作。
政企“珠联璧合”
在解决“怎么投”问题上,推广PPP项目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式。
诸暨市水务集团所属的诸暨市浣东再生水厂PPP项目,成功以42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5.7亿元社会投资,成为全省首个成功落地的PPP项目,演绎了政府和社会资本“联姻”的诸暨样本。
就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方式,建立健全民间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机制,《方案》提出,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选择项目合作伙伴,引入社会资本,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财政补贴制度,控制和防范财政风险。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贷款贴息、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安排适当的财政资金,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稳定项目预期收益,有效降低市场风险。
根据《方案》设定的目标,通过改革,3年内力争实现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其中政府投资规模300亿元,建成一批PPP项目。
政府须归位尽责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必须围绕解决“谁来投”“怎么投”创新机制。这其中,“谁来投”是要厘清投资主体,前提则是政府必须归位尽责。
全面激活社会资本,必须统一市场准入,创造平等投资机会,在一些重点领域创造条件、敞开大门、发出“请柬”,让社会资本更方便、更有效地进入。《方案》提出深入推进扩大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改革试点,将改革扩大到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投资教育文化体育、健康医疗服务产业等发展。
让社会资本“留得住”,还得提高对社会资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当前,我省各级政府正全力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良好环境。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方案》提出,加大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力度,力求在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体制机制、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制度和市县行政审批一体化等改革上有新突破,并在相关领域开展各类改革探索。
此外,《方案》还在建立投融资体制改革政策激励机制方面加大力度,主要是加大财税、价格、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保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顺利推进,并推动“诸智回归”、实现“诸智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