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政治

部委败诉背后的法治期待

  当今,“民告官”已算不上大新闻。但近日的一则消息,还是颇吸人眼球。

  《检察日报》5月18日报道,据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统计,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年来,涉及国务院部委的行政诉讼案件大幅增加,达到912件,较2014年上升了130%,共有34个国务院部门涉诉,部委的实体败诉率高达33.5%。三成的败诉率表明,国家部委在依法行政之路上,依旧任重道远。但更多人惊诧于,把“国”字头的行政部门告上法庭,真能告得赢。

  上法庭告国家部委,百姓态度谨慎无可厚非,毕竟在传统思维里,个人与公权力的博弈原本就是“胳膊扭大腿”。但我们看到,许多事情正在悄然改变。当前,在依法治国不断推进之际,人们渐渐意识到,没有哪个人、哪个机构可以保证永远不犯错误,即便国家部委做错事也在所难免。法治时代,上法庭论是非是公民主张权利的常态,即便“被告”是国家部委。

  当然,涉及国家部委的行政诉讼案件大幅增加,究其原由除了公民法治意识在提高,还应感谢法院的更“给力”。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国家部委层级比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要高,后者判前者败诉,没一定勇气恐怕还真不行。法官一槌定音的勇气,展现的是对法律的绝对遵循和对人民权益的切实维护。当然,随着依法治国推进,“勇气”将不再是必要条件,制度保障才是关键。好制度,让一切顺理成章——比如,以前“民告官”,立案难,法院觉得案情棘手,找个理由就不立案了。现在推行立案登记制,“我告你就得受理”,不能再往外推了。涉及国家部委的行政诉讼案件量上升130%,这就是主要原因。

  其实,对于国家部委败诉的“喜闻乐见”,并非只是民众一时的“扬眉吐气”。他们今天的欣喜,更是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法治中国的美好愿景。制度的完善、法治的进步,要打消的是草根阶层与“官尊民卑”观念的博弈与较量;要改变的是“民告官”的不敢告、不善告;要改变的是一些地方存在的行政粗暴干涉司法的现象,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行政,当成包括国家部委在内的一切机构的权力自觉。国家部委败诉,是法律的胜利;公开国家部委败诉率,体现了法律的绝对权威;而我们期待,国家部委能认真总结败诉原因,检讨行政中的疏漏和不足,不断改进。只有如此,才能构建起一个拥有良性循环和自我修复能力的法治社会。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当百姓从“无力吐槽”到向法律寻求正义,当法律之槌敲出的声音更加铿锵有力,当任何权力形式都不逾越法律的底线,对于这样的明天,我们充满希望。


浙江日报 政治 00010 部委败诉背后的法治期待 2016-05-23 1561929 2 2016年05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