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的力量指引时代征程
王玉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让思想的力量指引时代征程
王玉宝
面对中国正在发生的奇迹,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断言:谁能解释中国经济,谁就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另一方面,面对快速变化的现实,一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却患上“失语症”,无法用既有创新的理论阐释创新的中国。假如前者彰显了中国学术界“开疆辟地”的历史尴尬,那么后者则标注出加紧构建“理论中的中国”的历史紧迫性。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一种“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的“磅礴之力”,吹响了建设“理论中的中国”的号角。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也能够发出震撼时代的思想力量,引领中华民族再一次走向文化的辉煌。
每一个伟大时代,一定有伟大思想与之交相辉映。古希腊孕育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孕育了但丁、莎士比亚;资产阶级革命孕育了伏尔泰、孟德斯鸠;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及18、19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则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而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又以思想的力量指引时代前行。
当今中国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一百多年,中国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结构、意识形态、道德伦理等众多领域的变化天翻地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成就更加璀璨辉煌。这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便揆诸全世界也是历史之罕见。然而,与鲜活的社会变迁相比,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总结实践、建构理论的思想力却薄弱得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这种局面,与大国崛起的进程不相匹配。
让哲学社会科学散发穿透时代的思想力量,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不仅仅在于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在于“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更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恰恰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能够建构不同于西方理论的优势所在。如果每一个问题的研究,都采用西方理论范式,“用国外的方法得出与国外同样的结论”,那么中国的独创性贡献在哪里?我们需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扎根自己的文化传统,把握资源优势,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
让哲学社会科学散发穿透时代的思想力量,需立足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近现代和当代中国发展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富矿,本身构成了当今人类重要的世界性问题之一。近水楼台先得月。把握好中国社会一个个裂变样本的第一手资料,研究透中国问题,也就能在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界占据重要一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性和时代性,其中关键就是“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
让哲学社会科学散发穿透时代的思想力量,需补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短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创新平台、经费机制等领域需改革完善,学风问题亟须破解。习近平总书记尖锐指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不良风气,“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软硬约束并举、弘扬学术道德、完善学术规范、强化奖惩举措,学术中国追求真理、实现创新,不能不破解这个问题。
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相信文化中国的明天,会更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