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社会

杭州将对191条主要道路标识系统进行整改提升

路牌国际范,还需多琢磨

  去年8月以来,杭州城管委、交警部门开始对城市标识系统进行规范。今年,杭州的191条主要道路的标识系统要结合道路综合整治,进行整改完善提升,对种类繁多的路牌进行了减量和统一合并,清除了一大批冗余的限速、禁停标识牌,比如,西湖隧道的路牌就从14块减到了3块,看起来简单美观清爽多了。

  那么现在,道路标识的内容、指示方向、路名等要素都完善得怎么样了?5月19日下午,记者驱车奔走杭城大街小巷,看看道路标识、公交站名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改进建议一:

  重要信息勿缺失

  下午1时许,杭州市区气温上升到了27℃,道路两侧的梧桐树伸展着树枝,郁郁葱葱。记者开车行驶在庆春路上却有些“迷茫”,要不是手机开着导航,都不知道应该往哪个路口右转,好几块道路标识牌都被树叶遮挡掉了一半。

  车过西兴大桥,沿秋石高架去往萧山机场的路上,无论是“萧山机场”,还是“奥体博览城”,这些新放上去的指示牌,上面都只有中文,没有英文,可能会让初来乍到的外国友人费解。

  在湖墅南路、南山路、保俶路等地的路名牌,按规定应该设置在人行道上,给行人以方向指示,但现在却挂到了机动车道上,没有发挥路名牌的作用。

  “被遮挡和缺失翻译的路牌,是信息展示的缺失。”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吴伟强教授认为,道路指示牌是一个城市的细节,悬挂的位置、方式都会影响大家对这个城市的印象。

  改进建议二:

  分段命名要清晰

  火车东站是杭城的重要窗口,这里的路牌是否清晰?记者沿天城路往东开,根据指示牌走王家井街上匝道进入送客平台,一路比较顺畅,但从花园兜街驶下送客平台后,想要沿天城路原路返回,却会有些犯迷糊。路牌上显示去天城路在此掉头,但是路不熟的司机会认为,“我明明就在天城路上,为什么要掉头呢?”原来,车辆要掉头后进入隧道,出隧道后一直开,才是市民熟悉的天城路。

  之前,很多市民还向记者反映,杭州有多条道路是同一条路东西段或南北段采用不同名称,开车时也经常令人发懵。记者沿文晖路由东往西开,接近莫干山路路口时,路牌显示前方依然是文晖路,但事实上,穿过莫干山路,前方应该是文三路。专车司机余先生说,他曾经因为沿着文晖路找文三路莫干山路口,一脚油门便错过了,“文三路是单行线,只能再找别的路绕回来”。

  文晖路和文三路、潮王路和文二路、古翠路和登云路,同条道路却分段命名,路牌显示上应该特别注意,否则容易让游客感觉混乱。

  随着杭州立体交通的发展,专家建议,隧道和桥面,以及道路交界处,指示牌上的内容应更加清晰明确,才能让司机们少走些弯路,多一些畅快。

  改进建议三:

  路名翻译需统一

  去年出台的《杭州城市标识系统国际化设计导引》,对路牌标识的内容和样式进行了统一规定:按照“地名单一罗马化”标准统一翻译方式;地名使用汉语拼音;方位词含有指示方向意义时翻译成英文。比如“道路”(Road)用简写“Rd”,“街道”(Street)用简写“St”,“大道”(Avenue)用简写“Ave”,中山北路翻译成Zhongshan Rd (N)。

  不过,路名的翻译真的统一了吗?

  记者一路寻去,发现事实却不是这样。一条建国中路,却有3个英文名:Jianguo Middle Road, Middle Jianguo Road,Jianguo Zhong Road。而规范翻译应该是Jiangguo Rd(M)。钱江新城也出现了两种翻译:Qianjiang District(钱江区域)和Qianjiang Metro(钱江城)。

  公交站名的翻译更加混乱,一些翻译成了英语,一些则是拼音,而不少拼音还有错误,如天目山路站,拼音是tian mu shan lu zhan,每个音节之间有空格,按照隔音规范,“天目山”作为地名出现时,汉语拼音要写成Tianmushan,中间不应出现空格。

  至于到底是统一成拼音还是双语系统,还需要有关部门的协调。建设“国际范儿”的杭州,路牌上的小细节还是要多琢磨琢磨。


浙江日报 社会 00015 路牌国际范,还需多琢磨 2016-05-20 1561946 2 2016年05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