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工作导向

  短短30多年,人类历史罕见的城镇化“大片”在中国上演。

  浙江,引领中国城市化潮流。过去十年,浙江城市化率从56.5%升至65.8%,领先全国10个多百分点,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省委城市工作会议适时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擘画浙江城市工作蓝图,提出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加快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城市的宏伟目标。浙江的新型城市化,正迎来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

  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城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翻越“高收入之墙”的必然选择。东海之滨的浙江,正跨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目前,浙江城镇常住人口超过3500万,“十三五”期间还有大量人口将向城镇集聚。城市对发展全局的引领作用,城市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拉动作用,城市对民生改善的促进作用,从未如此明显。然而,浙江城市如何构筑创新力、提升国际国内竞争力、破解各种“城市病”、改善民生、发挥辐射力影响力?一系列重大命题考验着治理者的智慧和能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为我们指明了城市工作的明确导向。

  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以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城市工作的根本目标,我们才能找到浙江新型城市化的正确方向和有效途径,才能找准化解各种“城市病”的突破口,才能成功抵御城市化、工业化可能带来的人的主体性迷失,走出一条浙江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如何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上,要深刻把握“一尊重五统筹”的基本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这一重要论述,将“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与新型城市化实践融为一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篇章,是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思想与时代特征、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认识飞跃,是我们党“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的理论成果。做好城市工作,关键是将这一基本思路吃透摸准、贯彻落实。

  实践中,要着力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城市的规划管理要处处见“人”,规模适度、资源匹配、自然和谐、历史延续、管理人性;城市的建设发展要聚焦民生,注重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公共服务短板、生态环境短板,大力发展交通、学校、医院、养老、文化、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的质量提升要注重共建共享,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既引导市民共治共管城市,又创造各种渠道、平台、活动,引导市民提升文明素养。当前,对浙江来说,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重中之重,就是继续强势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治堵、治水、治气和垃圾治理,擦亮浙江城市在新时代的“名片”,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和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

  举世关注的G20峰会即将在杭州举行。抓住城市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将全省作为一个大城市谋划和建设,构建以都市区为龙头、中心城市为骨干、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全省城市发展格局,杭州努力稳居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宁波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温州和金义都市区力争在全国大城市第二方队中争先进位,浙江就能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翼。浙江的新型城市化将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工作导向 2016-05-19 1559556 2 2016年05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