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时评

治理城市病首要在管理

  坚持高效能管理、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治理“城市病”的出路。加强城市管理,要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制度化、属地化、智慧化、人性化,为“城市病”的源头治理指明了方向。

治理城市病首要在管理

吕苏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然而,这话却让一些城市的市民别有一番滋味。人口膨胀、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人们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愈演愈烈的“城市病”。

  根据世界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城市化的确可能带来“城市病”:当城镇化率在30%—50%时,“城市病”处于显性阶段;城镇化率为50%—70%时,“城市病”可能集中爆发。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阶段,又在短短30多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城市化进程,因此,我国的“城市病”显得更为突出。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城市化率已从56.5%上升到65.8%。

  为了确保浙江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病”治理迫在眉睫。去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

  具体到浙江,“城市病”在微观层面归因于城市发展太快,公共服务等相应配套达不到城市发展水平;在宏观层面,归因于规划、建设和管理方式的不科学。如何治病?浙江提出,要提高整治标准,加大整治力度,加快创造优美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水平。

  治堵。从2013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打响省级层面城市交通治堵攻坚战至今,群众对城市交通满意度已从2012年底的65.3%提升至2015年的83.3%,实现了公共自行车全覆盖。尽管成效显著,但离群众100%满意度的目标仍差距甚大,而差距就意味着病仍未治愈。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加快构建立体多元、无缝对接的现代城市交通系统,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大容量客运体系和快速路、主次干道、支路级配置合理的地面道路网。

  治水。浙江作为“鱼米之乡”,曾一度找不到一条能游泳的河。全省痛下决心,于三年前打响“五水共治”这种重整河山的大战役。昔日的星星之火,如今渐成燎原之势。接下来浙江继续进一步提升标准,相继启动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推动城镇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全面消除城市建设区黑臭水和劣V类水质断面,从源头上切断城市污水的产生。

  治空气。治理雾霾于2015年被列为浙江十大民生实事之首,可见全社会的关注程度之高。我省已先后出台《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年)》和《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办法(试行)》,从制度层面勾画出了“治气进程图”,并着手调整能源结构。但工业废气、车船尾气、餐饮油烟、秸秆焚烧和建筑扬尘治理仍是一大难题,急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治垃圾。某种程度上,垃圾处理水平是鉴定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放大镜”。浙江早早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实践证明,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已成为城市垃圾的出路所在。下一步浙江急需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并以国家无害化标准强化垃圾焚烧厂、填埋场建设和提标改造。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城市病”是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的生成、发病、治疗也不能图一时之功。既然“城市病”生成的诱因多元、表象多样,那么“治病”的顶层设计也要有耐心,要针对具体的病灶“辨证施治”,慢工出细活。

  另一方面,浙江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坚持高效能管理,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亦是治理“城市病”的出路。加强城市管理,要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制度化、属地化、智慧化、人性化。而城市管理“五个化”,为“城市病”的源头治理指明了方向。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5 治理城市病首要在管理 2016-05-19 浙江日报2016-05-1900008;1559625 2 2016年05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