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时代新型城市化
省政府咨询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站在新起点、取得新进展。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走在信息时代前列的浙江城市化发展新趋势
信息化是一场从未有过的革命,不仅对传统的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正形成重大冲击,对生产生活生态等诸多领域正在引发趋势性的根本变革。信息化推动下浙江城市化将迎来一个崭新时代,信息化为推动城市化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活力,为解决当前城市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思路,新的发展趋势正在形成。
趋势一:都市区大集聚、中小城镇特优美、农村信息互联将成为信息化时代浙江新型城市化的布局特征。工业文明下“重物轻人、重城轻乡”的城市化建设惯性,让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中小城镇和农村人口加速流出和衰退。信息化加速迭代,让这种依靠规模经济、过度索取、粗放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正被信息化所打破。未来在更大范围内分工协作的信息化背景下,浙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将明显放缓,人口和资源流动的趋势趋于双向化、分流化,大中小城市对人口的集聚呈现出“集中的更集中,分散的更分散”的特征:一是杭州、宁波等少量都市区人口将进一步加密,提高综合能级和集聚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多数中小城镇人口集聚速度将放缓,控制建设规模、加大功能有机更新,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三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人口,将借助信息泛在连接和综合交通连接,依托生态和历史文化等不可替代优势,就地实现人的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趋势二:互联互通、普惠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网将成为适应信息化时代浙江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方向。信息化的连接并不能解决当下城市化发展中所有突出问题,但它为城市化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未来浙江在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1小时陆空交通圈”基础上,通过全面构建信息连接网,全域越来越像一个大的城市生态系统。通过强化都市区经济圈的集聚和辐射带动,填平城乡数字鸿沟、实现基本公共资源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打通全省各市县区与都市圈以及对内对外连接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网,浙江有可能最终实现全体居民不因流动而脱离基本保障,失去优质公共服务,不让局部地区因偏远而成为信息洼地、资源洼地。
趋势三:智慧治理、多元共治将成为浙江新型城市化常用的治理模式。信息化的介入,将有望解决传统城市管理上下沟通不畅,管理的实时性、精准性和公平性差,城市公众参与度较低,社会监督不到位等问题。通过信息化连接,城市化的管理将实现“纵向到底、横向无界”智慧多元化的城市治理方式。“纵向到底、智慧治理”就是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搭建智慧政府和公共服务大平台,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建设服务便利、有效监督、实时管理,集政务、交通、民生服务、消费、生产、公众参与等于一体的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横向无界、多元共治”中的“无界”,就是要打破界限,打破封闭,打破利益的藩篱,促进全社会、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多元化的社会治理,让每个区域和局部都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趋势四:山区、农村的绿色发展将成为信息化时代浙江新型城市化的后发优势。信息的全民共享,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缩小城乡文明鸿沟,农村同样有就业机会,能分享思想知识,农村将产生出新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广大农村地区将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七山一水二分田”、山海兼利的浙江,更有条件、更有必要、更有可能在协调一体的发展模式上走在全国前列。有了信息化助力,山区和广大农村地区不仅不会是城市化的“盲区”,恰恰是浙江城市化耀眼的亮点所在。信息化与城市文明的叠加,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的耦合,将使得占了浙江一半人口的拥有绿水青山的农村和山区城市化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的富民之路。在人均收入突破一万美元的发展阶段,浙江人更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绿色资源是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只要导向合理、制度得当,浙江山区的一方水土是无价之宝。
顺应信息化趋势加快浙江城市化进程
适应发展新趋势和新规律,要以智慧创新、均衡协调、开放共享、绿色人文为目标,着力在智慧城市数据建设、城乡设施服务网覆盖、都市区经济圈极核建设、山区和农村与城市同步全面小康等方面下功夫,继续走在全国城市化发展前列。
一是以数据安全、开放、共享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也是破解当下城市病的重要突破口。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是治理方式的改变,泛在连接和全面智能化的技术叠加将倒逼原有管理方式转变,其核心是数据开源、社会参与、安全有效、实时互动、共治共管、共治共享。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不仅要加强技术应用,更要加强智慧城市的数据治理。要加快数据安全立法步伐,把增强大数据生存、发展和风控能力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在信息化应用中的数据产权制度安排、大数据安全、云计算能力建设、信息安全和隐私保全,以及潜在风险防范上创新技术、设立标准,率先作为。要加快重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公共数据开源共享,加快构建上下畅通,覆盖省、市、县、镇(乡)、村五级的单点登录的“一站式”电子政务O2O服务,努力打破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障碍。
二是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网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人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要以人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为目标,就地分散城镇化和人口集聚城市化并举,将城乡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整体来对待,通过城乡设施连接、服务覆盖,重构城乡治理体系,加快全省城乡生态系统的枢纽和关键节点的统筹设计部署,通过设施和服务网络覆盖和延伸,创造城乡平等发展机会。重点推进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化、同城化,抓好交通网、水利网、生态网、公共服务网、创新体系和资本支撑网的建设,最终实现无论在城还是乡,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可达到权利保障有力、服务基本平等、资源获得便捷、创新成本较低、人口流动自由。同时,要以食品安全、能源和环境治理、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为突破口,用信息化应用解决城市民生问题。
三是以杭州和宁波两大都市区经济圈极核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城市创新发展和国际化建设。要集中力量,重点发挥杭州、宁波的极核作用,以两大都市区经济圈一体化为着力点,加快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站在全球竞争和国家战略高度配置城市设施和平台功能,在创新中开放,在开放中创新,做大做强两个都市区,大幅提高在全省区域竞合中的位势,加快畅通都市圈内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共享网络“同城化”,实现都市区的人才、资源、资金在全省各地流动畅通,带动全省创新开放发展。
四是以创新制度和完善政策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农村和山区与城市同步全面小康。农村和山区是城市化发展容易遗忘的角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区域。当前我省仍有近一半的户籍人口是农村人口。要借力借势、保护和发展兼顾,人力资本投资优先,实现常态化可持续投入,加快实现城乡设施服务互联互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助推农村复兴发展,实现城市快生活与田园慢生活相得益彰,城市先进文明更快向农村辐射。要更加重视城乡资源配置市场一体化、生态补偿制度和人力资本投资三个关键领域制度创新,加大城乡协同发展,让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让农村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