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让创新精神融入大学教育

  学习的本质不是稀里糊涂跟随大流,大学教育的本质不该只是按一套固有的行业标准打磨学生。大学的目的是呵护每一名学生的梦想,尊重创新的勇气,并激励他们为了改变这个世界,付出更多努力。

让创新精神融入大学教育

肖 纯

  去年5月,国家层面专门发布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一年来全国已有20余省份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改革方案,明确支持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休学创业。

  大学生创业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等人,他们的创业最终影响了世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广泛的大学生创业可以支撑起新经济的大厦,而一个有创业精神的社会才是一个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

  不过,疑虑广泛存在,“倘若创业失败,又耽误了学业,岂不两头空?”现在政策正是为打消疑虑,创业成功自然最好,创业失败也可以继续学业。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即使这样,大学生也不能盲目。统计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在2%到5%之间,远低于美国的20%。更要警惕有些管理者急功近利,要求“立竿见影”。因此大学生创业不仅要政策鼓励,更应该打好“组合拳”。

  今年2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

  全省普通高校普遍建设创业学院,并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表示:“大学生创业项目95%无创新。”创业不可一概而论,有些创业是以高精尖的科技为支撑、以新兴业态为导向,更大一部分则集中在传统服务业,属于同质化创业。

  同质化创业固然不可或缺,但创业更需要突破同质化。这种创业需要以学习、研究为基础,而这需要创业者在大学阶段习得,更有赖于求学的地方本身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土壤。

  其实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不完全是因为新经济的需要,而是出于人类发展的呼唤,也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回望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正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创业活动变得频繁之前,创新是缓慢的。随着三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创新与创业深度结合,人类发展的脚步才插上了翅膀。

  曾几何时,中国的莘莘学子习惯于提前规划好稳定的人生路。而在西方,创新精神就在大学的空气里。据斯坦福大学统计,整个硅谷有5000家公司,追根溯源,其创业者都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一切得益于斯坦福大学对于学生创造性思想的培养和塑造,推动着每一个勇于尝试、梦想改变的年轻人成为创新道路上的开拓者。

  西方很多大学单独开设的和创业有关的课程多达20多门,范围涵盖了建立一个全新企业应涉及的方方面面。在第一堂课上,导师就会要求学生签署一份文件,规定他们在一段时间后公开推出自己的产品,并让它走向市场。

  比较不是为了分出优劣,每一所学校都有值得尊敬的理由。但对于大学生,创新无疑是更加可贵的品质。学习的本质,并不是稀里糊涂跟随大流,被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初起的物质利益所左右人生。大学教育的本质,也不该只是按一套固有的行业标准打磨学生。大学的目的,是呵护每一名学生的梦想,尊重创新的勇气,并激励他们为了改变这个世界,付出更多努力。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让创新精神融入大学教育 2016-05-16 浙江日报2016-05-1600011;1550655 2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