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人物志

旅美画家李晨——

古意今情两相合

  面对西湖,旅美画家李晨无限感慨:眼下的杭州,最适合诠释“人间四月天”的美好意境。

  去年年底迄今,这位20年前远走大洋彼岸的中国画画家,推出了自己的中国画全国巡展“古意·回真——旅美画家李晨作品系列展”,不久前举行的杭州展是其中的一站。

  李晨的作品意由心生,山水景致与画家内心感受和情绪有关,艺术家回归本真,把一度远离现实的传统山水画重新引向充满生气与温情的人间。李晨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之后广蓄了自然灵气,饱览了真山实水的精粹,对于山水造化有了充分的领悟,其山水画的最大魅力在于既遵循了水墨传统精神和前人技巧,又大胆创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墨色在柔和的调子中有微妙变化——那就是一种古意,又是一种回真,从而构成了他作品沉稳而灵动、宁静而飘逸的艺术风采。

  20年前,李晨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却一直坚持着中国画中最纯粹传统的绘画,他是一位旅人,一个游子,一个以笔墨言情怀的传统坚守者。对于李晨来说出走是为了看不同的世界,然而走得越远,对于传统的本真与归心却愈发强烈,在他的绘画中,越来越多的是回归古意、复又破立的探索和语言,在他的笔下,传统、纯粹的中国笔墨,生发出完全符合时代审美的崭新魅力。

  “出国前抱着学习心情,吸收西方影响,久了反而感觉丢掉了一些东西,从而慢慢画出去又慢慢画回来。”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评价李晨的作品是:“古意”来自传统所积累的传统精神,“今情”则来自对自然富有个性的观察和体会,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便是中国画论中反复强调的“师法古人,师法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

  李晨1962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曾先后毕业于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1996年以艺术家身份旅居美国,以金石篆刻、绘画为职业,任中国画学会美国分会副会长、中美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美国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邵大箴认为,李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度移居美国。在这期间,他极大地感受到了后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和现实生活的无奈,在异国他乡既想融入又处于客居的心理状态,深深根植在心中的乡愁情结也无法轻易认同和归化另一种文化,所以李晨的精神家园永远都在他的故土。

  李晨在中西文化和艺术的比较中,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以笔墨为主体语言的写意水墨画有深刻的认识。坚持水墨画创作,默默耕耘,不问收获,但心灵得到慰藉,技艺也有所长进。在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后,他毅然决然返回祖国,在自己的故乡山东继续从事他难以割舍的写意山水画创作,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他的作品具有一股浑朴酣畅、凝重稳健的气息,达到一种“莫道笔墨无颜色,寻得开心为最高”的心境。

  画家何水法十分惊叹于李晨坚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骨,“他是山东人,有传统文化的底蕴。然而他远赴美国又吸收了西方文化。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到国外,又再从国外回归中国传统之中。在他的作品里,我看到了我最佩服的两个画家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画风痕迹。”何水法表示,李晨旅居美国多年,笔墨却坚守中国态度,表现中华文明,精微精彩。

  浙江画院专业画师赵跃鹏评论道:尽管20年前便远走国外,不过李晨却依然坚持中国画最纯粹传统的绘画方式。可贵的是李晨作品风格涉猎广泛全面,面貌丰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黄河清更吃惊于李晨的作品中,中国文化更加浓郁,古意浓,不同于大多数去国外的画家,他的作品符合中国文化艺术精神,艺术风格多样化,放得开,收得住,豪放、精细兼有,取法开阔,既有南方笔墨趣味,又有北方笔力遒劲,南北交融。

  策展人杨晓明说:李晨此次来杭办展览一方面是向传统致敬,另一方面是希望与当代一流的美术界同仁交流。选择杭州,因为这里有西泠印社、潘天寿、黄宾虹……所以是带着虔诚的心来学习交流的。浙江艺术文化受宋元书画影响深厚,这次画展带来的是新的国画之“古意”思考,带来了新的碰撞。

  来杭之前,“古意·回真 ——旅美画家李晨作品系列展 ”还受邀在山东省文化馆、潍坊青州弘川美术馆、北京大学等地举行,得到了艺术市场与理论界的支持与厚爱。尤其是2015年岁末于北京大学举办的“走进北大——古意回真旅美画家李晨作品系列展”,在中国画的学术领域引起较大反响,受到国内绘画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和广泛关注。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人物志 00018 古意今情两相合 2016-05-13 1535830 2 2016年05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