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文化

依托浙大三维数字技术读出关键文字

专家识别出西晋古碑

  本报杭州5月11日讯 (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周炜) 谜一样的碑文逐渐揭开面纱。5月11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研究者们依托浙大研发的三维数字技术,在电脑上逐字识读山西忻州居士山摩崖碑碑文,最终辨识出碑额中“晋”字以及碑文中“奋 字玄威”等内容,后经与《晋书》等史料相印证,确认该碑为西晋“使持节监并州诸军事”胡奋,在平定并州战乱后的登高纪功碑。这是山西省迄今为止确认的首块西晋碑。

  “胡奋平定并州战乱的西晋时期,正处于五胡乱华的前期,这一时期史书上记载的民族历史事件又相对较少,所以这一碑文年代、人物的确认,对研究山西魏晋南北朝民族文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渠传福说,关于此碑更多的历史价值,专家还将在进一步辨识碑文的基础上考证。

  近百年考证扑朔迷离

  山西忻州定襄县城东南十五里,海拔1429米,居士山山脊。顺着千年古道蹒跚而上,在满是乱石与杂草的山脊上,一块高近2.8米、宽约1.3米的摩崖碑,被自然侵蚀,字迹模糊。渠传福说,解码居士山摩崖碑最大的阻力正在于此。

  90多年的考证,对居士山摩崖碑的相关认定始终未有定论。早在1923年,当地乡绅牛诚修首次发现并著述,从碑文“大檀侯之曾孙”几字推断碑主为柔然大檀曾孙尔朱荣,为尔朱荣平乱登高碑。2003年,忻州市文物管理处联合山西大学,对碑刻进行拓印并识读,在原有基础上又多认出72字,但年代及碑主并无突破。随后还有学者发表论文,认为此碑是曹魏青龙元年秦朗碑。

  居士山摩崖碑的谜团困扰着当地考古学者。李培林是山西省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副处长,自20多年前进入文物管理处后就开始研究居士山摩崖碑。他针对先前研究结果将碑主锁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潜心研读这段历史。他说:“我在等待,有一天通过技术手段将磨蚀的碑文找回来。”

  转机出现在3年前。2013年,山西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采用浙大高保真壁画三维数字化技术对位于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进行数字化采集,那些精美的线条和色彩都被精确记录,这让发掘主持者之一的渠传福教授感到“历史古迹终于可以通过数字还原并保留”。2015年,忻州市文物管理处与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再次合作,并与定襄县文物管理所一道,展开对七岩山、居士山佛学遗址的调查,居士山摩崖碑作为整个项目中的一个重点,被全方位记录下来。

  数字化技术解开谜团

  去年9月份,搭架子、打网格、吊线,在荒凉的青山之间,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数字工程师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踩着露水而来,踏着晚霞而归。经过前后共一个月采集、扫描、归档,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多图像三维建模技术、自动纹理映射技术等多项综合技术,全方位采集居士山摩崖碑的每一处文明印记。

  随着高保真三维模型的生成,解开历史谜团的时刻来了。5月11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被风雨磨蚀的居士山摩崖碑在电脑屏幕上变得清晰立体。曹锦炎、渠传福、李培林、郭银堂、赵瑞民五位研究者定睛望向碑额上隐约的“三”,像是三横,又像是某个字的一部分,有人开始认为是“奉”或“秦”二字。一旁,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数字工程师黄硕点击着鼠标,调整着字的角度、光线和阴影,就在这时,三横下方隐隐约约呈现出一个“日”字。

  “繁体的晋!”几乎异口同声,五个人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如果按照古时碑额的体例,开头一般为国号,后跟人名,如果是“晋”字,那就意味着居士山摩崖碑的年代为“晋”。这是解决全部碑文最为关键的字,让扑朔迷离的猜测逐渐变得明晰。这时,李培林在脑海中搜寻关于东晋、西晋两个朝代的人物,随着鼠标往下拉,“奋 字玄威”几个字让他立马跳起来,喊出了一个人名“胡奋!”时间定格在12时32分。

  随后,经查阅《晋书》,“胡奋,字玄威”,完全吻合。碑文中年代、人物的确认,对考古学界来讲是个重大突破。“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的西晋石碑大多是以地下出土为主,而地上摩崖碑则少之又少。这是迄今为止确认的山西省第一块西晋碑。”渠传福说。这个结果,也让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锦炎感到振奋。“浙大数字化考古,正依托技术的力量,解开一个个历史的困惑,让文明之光更加明亮。”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3 专家识别出西晋古碑 2016-05-12 1537720 2 2016年05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