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政治纵深

我为家乡献一计

——省直机关干部回乡调研报告摘选

  挖掘农村传统文化

  在农村,过年过节玩玩麻将、打打牌是一项常有的娱乐活动,但常年玩麻将、打牌甚至赌博却是个不小的问题,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网络交流、网上买卖、网上电影、网络游戏等成了很多农村青年的日常活动。互联网丰富了农村的休闲娱乐生活,成就了“地球村”,但也让面对面沟通交往的空间不断缩小,一些中老年人抱怨:“我家那小子天天抱着个手机和电脑,想说句话都难!”传统的邻里关系也正经受类似考验。试想,当互联网成为农村人日常生活主旋律时,优秀的农村传统邻里文化,还能走多远?对此,在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充分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通过组织举办邻居节、引导用好互联网等活动,推动邻里关系良性发展。

  (省农业厅 周平)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多年来,一群又一群的家乡有志儿女,走南闯北,凭着勤劳和智慧致富,并积极反哺家乡建设和发展。现在,温州市洞头区大门岛上,几乎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一幢接一幢拔地而起。许多在外经商创业的人纷纷拆掉老屋,建起背靠青山、面朝大海的山村小别墅,并在园内种上花草、树木和蔬菜、瓜果,生活过得悠然自得。节日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高档小汽车排成了长龙,停满了大街小巷。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脸上绽露出像花儿一样的笑容……然而,这次回乡,在与当地村干部、亲友们走访、聊天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交通出行更方便了,但道路出现拥堵。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海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管理和维护,让老百姓出行更便捷、更安全。

  (省国资委 陈友海)

  乡村建设百花齐放

  以前,农村产业基本上是千遍一律,大家都从事农业生产,但现在情况已大不相同。随着农业转型、农民身份转型和劳作方式转型,农村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不同的村子逐渐形成“产业链和产业带”。像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已然成为“装修”村,有的村凭借良好位置,成为“农家乐”村,有的成为“货郎”村。纵观这些转型,大多是因为时代变化和政策引导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被逐渐抛弃,商品经济的渗透无孔不入。正是在这样的大潮中,农村居民为适应生存、寻求发展,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也需要政策给予相应的扶持。

  (省委党校 周秀国)

  优先发展居家养老

  每个人都会变老,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里,让每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当下东南沿海尤其像我的家乡余姚不得不直面和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3种。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伦理看,居家养老都是最具有亲情感、最经济的养老模式。走访中,大多数有房且能自理的老年人都倾向于在自己家中养老,只有那些无房老人或是重症老年人,才选择社区和机构养老。因此,在政府的政策规划中,应优先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居家养老的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为居家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在满足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和半失能老年人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更多高质量、高层次的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不断巩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地位。

  (省工商局 马维力)

  “农家乐”真正乐农家

  农家乐这一民宿经营模式已经掀起了多次热潮,在杭州的龙井虎跑,周边的临安、桐庐等地,都存在大量农家乐。德清莫干山镇的南路村农家乐如何能吸引稳定的客源,改变现在只住一晚、只来一回的现状?首先应加强规划。南路村的农家乐,需要对建筑的色彩和风格进行规划,对山林田地的种植进行规划,发挥武陵源那种避世山村的魅力特色。其次,加强基础建设。对狭隘的村道进行拓宽,对自来水、污水管网进行建设和改造,对骑行、登山等特色旅游项目规划场地建设等相应设施,积极探索引入特色和知名的餐饮、小吃连锁店。再次,在不增加乡民负担的基础上,规范旅游接待标准,引入农家乐定级评星等机制,引导农家乐经营户规范合法经营。最后,积极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总之,只有政府将舞台搭好,才能让乡民把农家乐这戏唱好,农家乐才能真正乐农家。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杨佳佳)

  提升美丽乡村颜值

  近年来,随着“五水共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的深入推进,村容村貌脱胎换骨。多数村庄已经或正在开展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溪流比以前干净很多,河道垃圾少了,每条溪流都设有“河长”,树立责任牌,建立垃圾收集系统。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大幅增强,垃圾乱倒的现象基本不见,房前屋后比较干净。要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必须科学组织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组织在村庄环境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提升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自觉意识。

  (省环科院 王浙明)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7 我为家乡献一计 2016-05-12 1533983 2 2016年05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