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政治纵深·视野

延伸阅读

  近年来,浙江希望工程在持续捐资助学的同时,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创新,向更多的领域延伸希望的触角。

  “小鱼治水”公益项目

  2015年3月,团省委、省少工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共同启动了希望工程环保类公益项目——“小鱼治水”公益项目。

  线上,省青基会在官方网站、官方淘宝公益网店、官方微信平台开设了“小鱼治水”公益项目捐赠通道,呼吁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以“微公益”的方式贡献爱心,参与水环境保护。截至目前,已有5.4万网民参与了公益募捐。线下,依托“小鱼治水”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水环保活动。2015年,我省各地团市委和青年社会组织积极申报开展“小鱼治水”公益项目,建立起了公众生态环保参与机制,形成了生态文明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2015年6月13日,“小鱼治水”公益基金的首次公益活动在杭州举行。

  同时,省青基会首次提出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各地团市委委托当地一家青年社会组织来实施当地的“小鱼治水”公益项目。为保障“小鱼治水”公益项目资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省青基会还相应制定了“小鱼治水”公益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资金使用范围、项目的申请条件和流程等内容。

  截至目前,“小鱼治水”公益项目已在浙江11个市累计开展各类“小鱼治水”活动37场,投放各类鱼苗逾100万尾。

  浙江青少年医疗救助

  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了“希望工程”——浙江青少年医疗救助项目,通过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创新项目载体、管理手段、帮扶标准和资助模式,开展青少年医疗帮扶工作。

  省青基会通过整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摸清了我省中低收入农户的需求。同时发挥互联网优势,在“浙江希望工程在线”网站上专门开辟了医疗救助网络捐赠平台。在筹集爱心捐助的基础上,省青基会与省内多家大型医院签署医疗救助协议书,明确救助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优先为省青基会的待救助青少年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险基本用药目录、医疗检查项目,建立诊疗规定和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治疗费用。

  此外,省青基会通过对合作医院所收治病童的病种进行调研分析,明确了儿童急淋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唇腭裂畸形、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等5种为首批救助病种,救助对象为省内低收入农户家庭的青少年,之后又适时增加了儿童意外伤害为救助病种,救助对象也扩展到了在浙江务工的外省籍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少年。

  希望厨房、希望书库

  近几年,伴随着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需要在学校解决食宿,省青基会经过调查,发现不少希望小学还存在食堂硬件设施缺乏、卫生条件落后等问题。为此,省青基会启动了“希望厨房”项目,并把省内希望小学及山区、海岛和偏远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为有需要的学校配置现代化厨房设备,建成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学校厨房,以此提升供餐能力,增强学生、家长、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对科学营养知识的认识,从而改变不良饮食观念和习惯,解决学生就餐难的问题。截至目前,省青基会已援建希望厨房27个。

  给孩子补上身体营养的同时,希望工程还将关注的目光对准了精神食粮。针对一些希望小学图书量少,图书室(馆)装配不达标现象,省青基会实施了“希望书库”项目,“希望书库”为学校配备的图书以国家教育部推荐的学生课外读物为主,包括历史类、中外文学类、科普类等。截至2015年底,省青基会已捐配希望书库1302个。

  快乐音乐教室

  浙江希望工程启动以来,有专业的评估机构在对部分希望小学进行的跟踪调查中发现,93.8%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课,但一些偏远希望小学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专门的音乐教室和音乐器材。为改变这一现状,去年,省青基会联合有关单位推出了“快乐音乐教室”项目。该项目通过动员社会力量,为偏远希望小学按需配备音乐设备,培训音乐教师,辅助开展音乐教学和特色艺术教育,提升受助学校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截至目前,省青基会已在全省捐配了20个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

  大学生助学计划

  对于很多经过艰苦奋斗、考入大学的“寒门学子”来说,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是他们从家门到校门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省青基会通过与社会各界联系,先后设立精实、精工、电力等专项基金,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助学活动。每年的6月至9月,省青基会联合《浙江日报》等新闻媒体,通过开辟助学栏目,征集动人故事,为“寒门学子”筹集助学资金。截至2015年底,希望工程圆梦计划已资助大学生70884名,累计发放助学金2.08亿元。

  职业教育助学计划

  近年来,在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浙江希望工程启动了职业教育助学计划,建立“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学校减免学费、学生先上学后交费”的综合资助模式。同时,通过设立奖助学金,帮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完成9年制义务教育后,接受职业教育,激励他们掌握技能,实现就业。自2011年起,希望工程还实施了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动员学生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各类公益活动,锻炼提升各项能力。该计划实施以来,省青基会在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等11所布点实施学校,奖励和资助了3044名中高职学生,完成了77个能力提升项目。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视野 00020 延伸阅读 2016-05-12 1533929 2 2016年05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