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贯彻省委全会精神 拉高标杆补齐短板

圈出环保红线——

护海洋生态

  本报讯 (记者 应磊 邹洪珊 通讯员 刘御芳) 顶着黑色冠羽,长着尖尖长喙,漂亮的濒危海鸟中华凤头燕鸥最近一两年重回宁波象山韭山列岛。“中华凤头燕鸥一生只产10多枚蛋,对环境要求极高,需要安静的栖息地和清洁无污染的空气,”宁波海洋与渔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吴建义介绍,“它们在象山韭山列岛已经绝迹了10年,现在起码超过50只。”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它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全球数量也不到百只。

  “珍贵的海鸟重回象山,是宁波划出生态红线、补齐生态短板的直观成效。”吴建义欣慰地说。宁波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海岸线和海洋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宁波海岸线工业交通岸线比例过大、生态保护与生活及旅游岸线比例偏低、无人海岛缺乏保护手段,这些短板下一步都要补齐。”

  摊开宁波的生态规划地图,上面圈出了五大类“环保红线”:有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的市政绿线,有来自环保部门的自然生态保护线,来自海洋渔业部门的海洋功能区划线,来自林业部门的森林、湿地公园分界线,海洋和海岸线保护红线便是其中醒目的一条。不久前,《宁波市生态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特别指出,象山港实行最严格的岸线保护措施,明确象山港大桥以西原则上禁止围涂填海、无人岛屿和旅游观光岛的开发,严格控制开发规模、禁止破坏生态环境。

  循着“红线”,治理、修复、保护行动接踵展开。今年初,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域里,由8艘“三无”船舶改装而成的船礁,缓慢沉入海底。历经1年多时间,宁波市与象山县渔业管理部门已在该海域投放了100座人工鱼礁,形成了10万立方米的浙江省最大人工鱼礁群。人工鱼礁的“聚鱼”功能大大提升,海洋生态正慢慢步入良性循环。


浙江日报 贯彻省委全会精神 拉高标杆补齐短板 00003 护海洋生态 2016-05-10 1528903 2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