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酷农业

三桑开发
前景可期

  日前笔者在开化田棚蚕桑专业合作社走访时发现,三桑即桑枝、桑叶、桑葚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创建于2009年的田棚蚕桑专业合作社,位于开化县杨林镇川南新村田棚畈。除种桑养蚕外,它还利用桑枝发展食用菌袋料黑木耳和桑叶生产桑茶及制酒,同时开发桑葚采摘游等多种经营项目。

  合作社理事长余运贵种植桑树始于2007年。2010年以来桑园面积发展到50亩,年饲养蚕种量60张以上,年收入14万元左右,每年雇佣周边及本地农民工进行田间管理,总共发放雇工工资5万元以上。目前合作社内共有桑园200余亩,年饲养蚕种量200余张。余运贵还深入社员蚕农生产现场指导养蚕技术,并帮助打开蚕茧销路,合作社蚕农年收入50万元以上。

  桑叶在古代被称为“神仙叶”,并作为中药和菜肴被广泛应用,古医书说它有“驻容颜、乌头发”之功效。用桑叶制出的桑茶既可降血糖、降血压,又可清肠排毒、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还可减肥美容、缓解失眠等。近年来,余运贵看到每年有几个月不养蚕,嫩绿的桑叶一批批老去,便想到何不利用桑叶生产桑茶叶?

  2011年7月,一种由嫩桑叶精制而成的保健茶——桑茶,成功注册了“田棚桑茶”商标。目前,该社年生产桑茶1000余公斤,每年在衢州和开化本地热销,每公斤零售价400元左右。余运贵算了一笔账,运用养蚕多余的桑叶制茶,每亩桑园至少可增收500元,如果全县1.3万亩桑园养蚕多余的桑叶都用来制桑茶的话,仅此一项,桑农每年可多增收650万元。

  随着每年夏日蔬果的逐渐成熟,桑葚也成熟了。2012年以来,余运贵的50亩桑园里推出了桑葚采摘游活动。每到双休日,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在田棚小道上停满了车,他经营的农家乐中午就餐就有满满10桌客人。

  采摘游过程中,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们了。因为夏季也是养蚕季节,所以孩子们在采桑葚、吃桑葚之余,还能体验一把养蚕的乐趣。由于桑蚕是一种很娇贵的动物,所以它的“食物”必须无污染,也就是说桑园里除了少量施肥外不能使用任何农药。而对于桑葚来说,更不存在着“催熟”的说法了,所以桑葚可以说是纯天然蔬果。

  而对于那些在农村人眼里一文不值的废弃桑枝,余运贵则利用它们栽培食用菌,生产黑木耳,为农民开辟出了一条致富增收的新途径。桑树每到夏季要伐去部分枝条,2011年以来,余运贵在县农业局、农科所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利用夏伐的桑树枝条栽培黑木耳,获得成功。

  据统计,桑枝屑代替杂木屑生产黑木耳,每万袋黑木耳成本下降460元,节省生产成本13%。桑枝条代替杂木栽培黑木耳既减少林木砍伐,又为实施“生态立县,保护钱江源生态环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可谓意义深远。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酷农业 00018 三桑开发
前景可期
2016-05-10 1526832 2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