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集聚区——
经济国际化
需弯道超车
见习记者 唐骏垚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唐骏垚) 在杭州,行驶在大街小巷的新能源公交车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目前,已有6000多辆新能源公交车行驶在路上。相比老一代公交车,它的“绿水青山”外形赏心悦目;坐在车内,能够感受到空间更明亮、噪音更小。
新能源客车,已经成为高铁之后,中国高端工业制造的又一张“金名片”。在“联姻”比亚迪汽车的西湖电子集团董事长章国经看来,杭州的新能源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车”。“我们错过了燃油车发展的最佳机会,所以必须抓紧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
“目前,我们新能源客车出口到欧美,研发水平和生产能力已经比肩国际水平。”章国经告诉记者,去年10月,比亚迪制造的全球首台零排放纯电动双层大巴在英国伦敦兰卡斯特宫亮相,“出口英国的双层电动大巴也将由西湖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制造。”
如何提升杭州经济国际化水平?加大对杭州现有各产业大企业、大平台的扶持,让其做强做大,提高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大企业“走出去”了,中小企业怎么办?“政府可以与外国地方政府签订框架协议,杭州的软件园可以到国外办高新软件园,这样就可以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去国际市场竞争。杭州大企业投资国外大项目,带动国内中小企业走出去。”杭州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土松说。
提升杭州经济国际化水平,也需要靠人才。章国经说,杭州高校有很多具有很强科研和创新能力的老师,如何释放这些人的创新潜能,与市场结合,政府应该重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