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生态

龙游分类处理河塘淤泥

小南海,淤泥堆出塘中岛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吕苏娟 县委报道组 欧阳锡龙) 落日余晖,夕阳西下。漫步在龙游县小南海镇汀塘村的水塘边,曲曲折折的廊桥林立于水面之上,一直蔓延至塘中心,一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绿意盎然、杨柳依依的小岛就坐落于此。

  “这个岛是由淤泥堆积而成的!”汀塘村村委会主任官樟良自豪地告诉记者,不久前,村里花了2天时间抽光了水塘里的水,并挖出70多卡车的淤泥。这些淤泥中,质地硬的用于堆积小岛,而其他一些肥力充足、质地柔软的淤泥则被拉到衢江坝内的沙滩上,“造”出了2亩多田地。

  放对地方,淤泥即可变废为宝。这是小南海镇启动清淤泥、清垃圾、清障碍“三清”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过去,小南海镇对境内河道清理出的淤泥大多进行露天堆放或填埋,这一处理方式,既占用空间,又对土壤、地下水和居住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今年以来,小南海镇通过地毯式摸底排查,摸清了全镇53座水塘、16条沟渠和5条河道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多次研究,摸索出了一条水塘底泥分层资源化利用清淤之路。此后,小南海镇投入260多万元,在18个村同步启动了清淤工作。

  “利用淤泥,荒山上可造出绿色森林,河塘堤坝上可长出生态景观带,水塘中可育出岛屿。” 小南海镇党委书记李学军说,为有效利用淤泥,镇里根据淤泥层、过渡层、正常沉积层的不同属性,将富含有机质、水土交换性较好的淤泥层和过渡层作为肥料,结合农村垦造耕地项目还山还田、改良土壤;将流动性较差、呈现泥塑状态的正常沉积层作为填料,用于修复崩塌下陷的塘坝、河岸,填埋村庄内丧失使用功能的水塘等,最终实现了淤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环保利用。

  截至目前,该镇已发动群众10821人次,清淤14.71万立方米,底泥用于还山还田1060亩、绿化水塘45个、建成人工景观岛2个,节约淤泥清运成本约40%,基本完成了“三清”工作,实现了全镇境内水塘水清、岸绿和沟渠通畅。

  如今的小南海镇,水清岸美,波光荡漾,村民们不时闲逛在荷塘边,或闲谈,或喂鱼,见游客涌入,总会骄傲地介绍各种变废为宝的“淤泥佳作”。


浙江日报 生态 00015 小南海,淤泥堆出塘中岛 2016-05-09 1457704 2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