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拿起焊枪,就心花怒放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镇海石化建安工程公司焊工班班长范丽锋

  作为一名电焊工,范丽锋的工作,和“光”有关,而他年纪轻轻,也已经集各种“光环”于一身。

  这位32岁的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焊工班班长,已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省五一劳动奖章、省首席技师、省“青年岗位能手”、省第二届优秀务工青年等荣誉。特别是4月29日,他又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劳动模范称号,再次成为媒体竞逐的“明星”。

  振奋之余,范丽锋仍有些诚惶诚恐。在他看来,对焊接工艺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必须做到钻研、钻研、再钻研。

  扎马步练臂力

  “菜鸟”变精英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记者来到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房内,一台约一层楼高的加氢换热器壳体特别醒目。不一会儿,壳体侧面一个直径40余厘米的接管口伸出两只手,往管口一撑,又利索地伸出两条腿,身子轻盈一转,整个人就出来了。此人正是范丽锋:个头不高,圆脸,笑起来憨憨的,说话带点腼腆。看到他脸颊上的汗水,记者才知道,他正在壳体内部焊接,人只能蜷缩着作业。不过,他早习惯了这种蜗居式的作业环境。

  范丽锋的老家在遂昌农村。2000年,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的一纸招工启事,让他背起行囊,独自走出了大山。他年纪小,体重不到50公斤,最终依靠飞行员标准的视力被录取。

  问题接踵而来。由于他力气小,拿不稳焊枪,同样的焊接技术工友一学就会,他好几遍都过不了关。“小范啊,你可能真不是干焊工的料。”师父摇摇头说。“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他暗暗发誓。为增加臂力,他每天下班一回宿舍就“闭关”:扎马步,双手平举,手腕上各吊一块砖头。“你这是要重拍电影《少林寺》啊?”工友打趣说。从几分钟到半小时,从一块砖到两块砖,这种状态持续了约半年。“夏天练完后,衣服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当时的艰辛,他至今记忆犹新。

  更换气体保护焊用的氩气瓶,是项苦力活。一只装满的氩气瓶重达50多公斤,还要徒手搬运300余米,范丽锋抢着帮师父干。工友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身形单薄的范丽锋双手抱着比自己还重的氩气瓶,让另一头贴地,一点点拖着前行。当然,他心里有“小九九”:讨师父欢心,可以多传授点技术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范丽锋第一次参加公司技术比武,在与30多位精英的PK中夺得第10名,他欣喜若狂,信心也更足了。随后几年,他在各项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2013年更是勇夺全省职工技能大赛焊工类第一名,迅速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一进车间,就像上网族

  连上WiFi一样开心”

  工作16年,范丽锋先后考取了30多本焊接技术的资格证书,数量是一般焊工的两倍,绝对是“学霸”级。其中最让他自豪的,是拿到了美国ASME压力容器焊接资格证,因为全公司2000多人中只有3个人拥有这样高水平的“洋证”。天道酬勤。2005年,他担任焊工班副班长,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副班长,2014年又升任班长。

  “看过‘非常大脑’节目吗,丽锋也可以去亮亮相!”一名工友现场向记者“报料”。原来,范丽锋也有一手听音辨物的“绝活”——只要听听电焊时发出的声响,就知道焊接的电压和电流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容易产生飞溅物,还会影响焊接质量。”范丽锋笑笑说,其实这没啥,“天天与焊枪和焊条打交道,怎么会摸不准它的脾气”?

  事实上,范丽锋对工作的认真在全公司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他所在班组给一台换热器焊接管时,发现焊接处磁性强,用了十几种方法都无法作业。眼看工期紧迫,他急得茶饭不思,不停做试验、上网查资料。到第3天晚10时,他从网上找到一个新方法,兴奋地拍案而起,一边穿外套一边飞奔出家门,到车间一试验果然可行。当晚,失眠两夜的他终于甜甜进入梦乡。

  同样来自遂昌的张邹辉现在是范丽锋的徒弟。“我师父的那股细致劲儿,有时都让我紧张。”张邹辉笑着说。有一次,他拿来一件自认为满意的焊接成品,范丽锋瞄了几眼,就看出部分焊面高度有2毫米误差,然后拿来相关生产工艺标准,并耐心讲解精准的重要性。“师父的技术真叫牛,举个例子说,焊接一个高20米、直径5米的压力容器罐,焊缝误差不超过0.5毫米,而且一次完成,不用打磨再加工。”他说。

  “会觉得焊工这行太辛苦吗?”记者问。范丽锋想了想说:“每天我走进车间,就有种像上网族连上了WiFi一样的快乐感!”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拿起焊枪,就心花怒放 2016-05-06 1455752 2 2016年05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