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贯彻省委全会精神 拉高标杆补齐短板

武义:好山水
绘就富民样本

  本报讯 (县委报道组 温君凯 记者 祝梅) 和往常一样,游人如织的五一小长假里,武义县牛头山景区的保安部经理鲍忠伟手持呼叫机,一边有序指挥着旅游大巴停放,一边微笑搀扶附近车辆上的老年游客下车。5月1日,牛头山景区单日游客数首破3万人次。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旅游富县”发展战略,武义打响了碧水青山的旅游名片。

  美丽经济正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武义县农办主任蒋学望介绍,武义南部山区13个乡镇曾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贫困地区,这部分地区包括了牛头山的3个村和后来的新荷村、大溪口村、江下村等,贫困人口达12.4万人。通过开展旅游扶贫、异地搬迁、劳动力输出等工作,2015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4万元,全面消除家庭年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

  9年前,武义决定把曾经的“穷山恶水”牛头山开发成旅游景区,景区职工要以当地村民为主。景区正式营业后,鲍忠伟等下山脱贫的村民毅然返乡就业。3年前,鲍忠伟的爱人也被成功录用为景区服务员,夫妻俩一年有近10万元收入。年过六旬的周叶华也曾是牛头山上的村民,如今,他负责打扫景区里的民宿,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这些房子是他们老村子的建筑,一直荒废着,没想到,通过景区租赁开发,变成深受游客喜欢的特色民宿。

  有了景区做旅游龙头,周边村庄加入到经营山水的实践中来,村民们更是尝到了旅游产业扶贫的甜头。如今,武义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有近20个特色乡村旅游村、农家乐187家、床位6183张、餐位约1.95万个,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武义以生态和温泉为核心的旅游产业格局加速形成,成为浙江旅游经济强县和旅游发展示范县。

  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美丽经济被视为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的重要渠道。“武义的旅游强起来了,但美丽经济在其中的比重仍偏低。”蒋学望说,2015年,武义全县的旅游总收入达74.6亿元,但农家乐和休闲观光农业在其中仅分别占到2.2%和3.2%。

  不过,这样的占比结构,也意味着美丽经济大有潜力可挖。“产业要融合,保证美丽经济产品的有效供给。”在蒋学望看来,武义传统的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正向精品民宿转型,产业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打通价值链、提升附加值。通过项目扶持、基础提升,当地还将引导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加快转化为美丽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社会资本、股份运作、引入众筹……更多的发展模式也将被探索,吸引社会资本与农户共享发展的红利。


浙江日报 贯彻省委全会精神 拉高标杆补齐短板 00002 武义:好山水
绘就富民样本
2016-05-06 1513887 2 2016年05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