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决策如何回应社会关切
潘如龙
信任来自透明。要明确费用的用途、管理的办法、监督的方式、公布的渠道等等,这样,民众才会一目了然,因透明而理解,因理解而支持。
5月3日,人们翘首以待的迎宾大道、“省门第一路”——萧山机场公路正式开通。从钱江三桥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最快15分钟就能到达。这是一件大好事。
可是,开通1天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关道路的收费标准。
机场公路长约20公里,7座以下小车单向收费20元,受到民众的欢迎。可是去机场的其他道路,比如从杭甬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进出萧山国际机场,要付15元通行费,而这段机场公路只有短短的几公里。此外,走地面道路从坎红路进出机场以前是不收费的,如今小车要收10元,但实际走的机场公路只有1.8公里。
民众对收费标准的质疑可以理解。机场公路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其收费标准的制定,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决策,要讲究科学性、透明性和合理性。
1月11日,受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委托,杭州市物价局、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在杭州政府网、杭州价格网、杭州交通信息网上发布了第一次公告,将召开机场公路收费标准听证会。2月5日,发布了第二次公告,明确了听证会的时间、地点、收费方案及参加人员等。听证会筹划、公告,这个决策过程科学有序。
可是,听证会召开以后,似乎没有发布后续的公告,民众不太清楚其结果,也不了解委托单位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公路管理局的意见。此外,收费还涉及全省其他地市来的车辆,机场毕竟是全省人民的机场,那么,是否应该考虑其他地市民众的诉求?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场公路开始收费,是否在程序上符合相关要求?
信任来自透明。杭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在听证会上,介绍了机场公路建设费用情况,预测了15年收费总金额以及年亏损情况。但是以15年这么长的时段来核算收费标准显得有点粗线条。应当列明两年前的日均旅客人数、收费车次以及当前的日均旅客人数等具体数字,然后根据相应的增幅进行测算。同时,再以3至4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回顾评估,根据实际收费与支出情况,适当调整收费标准。另一方面,要明确费用的用途、管理的办法、监督的方式、公布的渠道等等,这样,民众才会一目了然,因透明而理解,因理解而支持。
对于普通的车主,他们更多的是在乎收费标准的合理性。当有人质疑其中的收费标准时,就应当认真对待积极回应。
质疑的声音也是行动的先导。当车主都选择走便宜的路线,则势必会破坏进出城线路的均衡性,导致钱江三桥及秋石高架的拥堵。实际上,秋石高架因为匝道少等原因,目前的堵塞已经比较严重。因此,合理性既意味着公平,也意味着效率。
筑路自古被视为一种道德行为,在现代社会修路成为公共事业,也成为可赢利的市场产品。“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符合市场规则,已成社会惯例。
然而道路消费,客流和物流都将是机场高速的消费流,价格必须相对合理。收费问题影响广泛。相关公共决策最好充分听证,统筹平衡各方利益。否则,就可能失之偏颇,按下葫芦浮起瓢,引起误解,损及决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