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跨境电商下沙园区2周岁
力争成为综试区创新发展核心园区
文 包勇 糜利萍
从盲人摸象式的海淘到先体验再消费的O2O体验消费新模式;从单一的母婴商品到跨越半个地球的水果冷鲜商品……
5月7日,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下沙园区将迎来2周岁,犹如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在经历了蹒跚走路后,开始学会奔跑,而且还要借着国际盛会登上世界的舞台。
成长:跨境电子商务与
实体经济融合
对于消费者而言,下沙园区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是不言而喻的。相比传统“海淘”国际货运风险高、时间长的问题,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轻松地将这道难题解答。
同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商品在进口报关、检验检疫、网上销售环节上,经过全程的阳光监管通道,商品品质得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为了让消费者有更好的消费体验,下沙还率先设置展示区,通过O2O实体店模式,让消费者进行零距离体验,“海淘”不再是盲人摸象。
这些改变,都反映在了数据上。
截至4月18日, 下沙园区累计实现B2C进口业务2359万单,交易金额41.7亿元,其中网购保税2124万单,交易金额36.5亿元,直邮235万单,交易金额5.2亿元。
仅2016年,实现进口业务783万单,交易金额14.4亿元,其中网购保税706万单,交易金额12.5亿元,直邮77万单,交易金额1.9亿元。
对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言,下沙园区不仅仅是简单的输入。经历了22年快速发展,开发区已形成“四优四新”的产业格局,集聚了一批如松下、九阳等优秀的制造企业,输出同样重要。
以松下为例,曾经红极一时的马桶盖,就是在开发区生产的,这些产品供应全球。去年4月,松下通过园区跨境电商平台网易考拉进行销售,取得不错的销量。
“跨境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助推下沙智造,是开发区打造‘智造E谷’的真实体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破题:水果冷鲜跨越半个地球在杭落地
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所有商品中,冷鲜运输是个顶层难题,一件冷鲜商品,如何从南半球“跑”到北半球而不影响产品质量呢?下沙园区做到了。
早在2015年1月26日,来自遥远南美国家智利的一批车厘子到达下沙园区保税仓库,成为全国同类进口试点中第一个引入水果的试点区域,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者买到新鲜的进口生鲜水果将成为可能。
这些新鲜的车厘子在保税仓库仅仅停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仓库的工作人员便开始紧张有序地打包、贴快递单,海关、检验检疫现场工作人员根据系统数据流信息的核查和X光机查验,对所有经打包完成的包裹快速通关放行。如果目的地是在杭州,当天就可送到市民家门口。
破题的脚步还未停止。就在上个月,全脂巴氏鲜奶跨越半个地球从澳洲远道而来,这是杭州跨境贸易试验区的首单跨境鲜奶业务。
澳洲牧场原产的鲜奶,当日灌装冷藏运送至墨尔本机场,空运萧山机场,经海关快速通关、验封后,冷藏车运至下沙跨境保税仓,全程保持0~4摄氏度恒温。预订下单的客户马上就能收到冷链配送的鲜奶了。
“两次破题,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产品的进口种类,改变进口水果等产品此前一直无法直接在杭州口岸落地的状况。”这位负责人说。
愿望:成为综试区
创新发展核心园区
两年来,下沙园区的成长离不开不断探索与创新——
探索诚信体系创新,落实“网上交易管理”和“公共信用管理”两个负面清单;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三单合一”;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
正是有了这股创新的勇气,跨境产业在此集群,天猫国际、苏宁易购等40个平台电商,网易考拉、银泰网等44家垂直电商和费舍尔等40家电商服务企业入驻园区,服务平台上备案的海外电商已达到400家。园区备案品类已从早期单一的母婴用品,拓展到目前涵盖母婴、日化等在内的九大产品类别。
如果生日要许个愿望,下沙园区力争成为综试区创新发展核心园区,努力从先行走向示范。
要达成这个愿望,下沙园区将以打造“五基地、三中心”为抓手,进一步创新跨境业务模式,推进B2C进口业务再创新高、全面启动B2C和B2B出口业务,不断完善园区生态体系,建立适合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实现“六个结合”。
“五基地、三中心”包括实训基地、众创基地、电商基地、仓配基地、体验基地、监管查验中心、退换货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
“六个结合”分别是实现模式创新与做大进口规模相结合、促进跨境平台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加强招强引优与完善园区生态体系相结合、加快园区建设与完善智能物流体系相结合、发展特色业务与建设特色园区相结合、加大创业创新与开展银校合作相结合。
此外,下沙园区将按照综合试验区建设整体部署,进一步提升园区规划、完善试点内容,有效发挥开发区优势,全力打造‘智造E谷’、建设美丽跨贸新城,从试点走向示范,成为开发区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