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美丽乡村·夜色中的村庄

五一小长假,记者走进天台涂鸦村

山村之夜,五彩缤纷

  核心提示:

  山村的夜是什么颜色?在天台街头镇金满坑村,当地人的回答一定是——“彩色”!这里有缤纷的画作,有如潮的人群,更洋溢着浓郁的青春与艺术气息,而这一切皆源于金满坑村一年多来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涂鸦村”的创意与实践。

五一小长假,记者走进天台涂鸦村

山村之夜,五彩缤纷

本报见习记者 金 晨 县委报道组 徐 平

  夜幕降临后,天台街头镇金满坑村方才走出了白日的热闹拥挤,渐渐恢复平静。

  这时,村党支部书记蔡文照会习惯性地在村里到处走走转转,感受喧嚣过后的安宁。村里的墙面、崖面、路面上,皆是游人留下的涂鸦作品,或立着一位带泪的公主,或是一片鲜花荡漾的海洋,宛如置身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涂鸦,这种国外街头常见的娱乐行为,近年来正在村中流行。五湖四海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用各色涂料绘制出或诗意、或幽默、或怪诞的图案,别有一番韵味。五一小长假期间,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5000多名游客涌进村中,入村不收门票,涂料免费提供,尽情挥洒涂鸦的乐趣和灵感。

  五颜六色的涂鸦,为这个藏匿于深山中的小村打开了另一片天地。

  老蔡头被3D

  大门撞了个包

  夜色中的金满坑村,一扇朱红大门分外醒目。这带有3D效果的墙画,一不小心就能骗了人们的眼睛。

  村里70多岁的老蔡头就上过这样的当。看到洞开的大门内风光无限,一时心急火燎地想挤进去看看热闹。结果,脚没跨进去,头上却撞了个包。老蔡头因此很生陈法军的气。

  乡土艺术家陈法军打小喜欢画画,但他压根没有想到,在自己53岁的时候,居然还能在金满坑村的墙面上留下作品。

  2014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法军遇到天台县文联主席陈虹。当时,文联和寒山湖公司想用文化创意扮美金满坑村,让当地村民不出家门就有钱赚。想到能为农民朋友服务,陈法军满口应承了下来。

  几天后,陈法军带上10多个同行来到他并不熟悉的金满坑村。那时,村里已经备好了画笔、颜料,更有由多达5万平方米墙面、3000平方米岩壁和6000米长道路组成的巨型“画布”。

  那天,陈法军以村办公楼边的平房为试验品,将窗户描成水井形状,再画上一条夸张的水管,墙一下子就活起来了,村民们看了都啧啧称奇。

  迈出这一步后,陈法军的画笔便不再拘谨。他像建筑工人一样,搭起了脚手架,把各种不同风格的涂鸦画满了10多米高的墙面。画一只咧着大嘴的立体“黑熊”,陈法军花了1个多月时间,单电焊就得10多天,水泥也用了好几吨。现在,这只熊成了游客最喜欢的拍摄点之一。“村里决心打造世界级涂鸦村,我这个作品表达的就是‘熊’心壮志’。”他说。

  画完以后,村两委干部便把梦想与希冀寄托在涂鸦作品上。一年多来,前来金满坑村涂鸦的创作者从未间断。村内石壁上有幅名叫《取真经》的作品,画的是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巧遇寒山的场景,作者是中国国画画家协会理事、绍兴画家梅真君。梅真君和朋友一起合作,巧妙利用石壁和天然痕迹与边上的树枝藤蔓,创作出一幅高水平的涂鸦。

  一批批来自日本、韩国的艺术爱好者也远道而来,用喷涂料的方式来涂鸦,收到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

  创意和财富

  在笔下流淌

  中午时分,村里的老苏农家乐里宾朋满座。老板苏其兵在灶台上炒着菜,妻子负责端菜、收盘,一曲夫妻交响乐奏得特别畅快。“如果不是因为涂鸦,像我们村这么偏僻,谁愿意来呢?”苏其兵这样说道。

  的确,对于天台当地人来说,提起原来的金满坑村,第一反应往往是路远和贫穷。

  从天台县城出发,到达这里需50分钟的车程。村庄离寒山湖不远,唐代诗僧寒山在附近隐居了70年,一条长约3公里的“寒山石径”穿村而过。走寒山石径,寻诗僧足迹,这条旅游线路在天台小有名气。

  “以前,人们从此上山,但没人会进村驻足。”村委会原主任蔡显东感慨道,当时村里唯一的集体收入就是大礼堂租赁,一年仅3000多元。如何带动村民致富,一直是村里思考的问题。

  去年,蔡显东的一个企业家朋友从台湾回来,叫他去台中看一个涂鸦村,还建议把涂鸦活动结合到金满坑村的发展中来。后来,天台县里举办了一场涂鸦大赛,地点就在金满坑村,报名前来参加的艺术家和爱好者一批接一批,车辆排了一路。画家、驴友们将涂鸦的照片发到微博、微信上,引来无数点赞,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迅速在网络上窜红。

  年过50的苏其兵再也不想在外面搞长途运输日夜奔波了。去年,他回到村里,办起了农家乐。

  其实,老苏还是村里的支委。因为村里要搞涂鸦,必须配套建农家乐让游客有地方就餐。而山村到底能否吸引来游客,一开始村民们心里也没底。不得已,村两委便动员村党员干部带头来做。两间半新房子,装修花了20多万元,对外提供8个房间,一天能住16个游客。平时夫妻俩主厨,到了周末游客多的时候,在城里当厨师的儿子便会赶回来帮忙,“旺季人太多了,扩大一倍规模也接不了。”

  为动员村民提供墙面,老苏也费了不少口舌。他说:“起先许多人担心涂得不好看,都不乐意。”老苏便和党员干部一起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好说歹说,终于解开了大家的心结。

  村民蔡晓珠就是其中一位,虽然自家的墙面被驴友弄得不成样子,她却乐在其中,也利用自家房子办起农家乐。五一期间,她摆上小摊,拿出自家的水果、小吃和土特产在门口招揽游客。

  目前,金满坑村已有农家乐8家,床位70多张,能同时容纳500多人就餐,去年接待游客22万人次。看到家乡的人气愈发红火,当地企业家纷纷前来投资。70亩猕猴桃和覆盆子基地、200亩樱花谷、300亩红枫林和50亩香榧基地已经如火如荼地建设起来。

  不仅如此,涂鸦村在利用文化艺术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打响了当地文化艺术扶贫的品牌。天台的其他乡镇街道也开始不断挖掘、发现天台的山水和人文之美。比如,平桥镇张思村通过挖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打造“非遗”村;雷峰乡黄家塘村通过挖掘北宋古民窑遗址,打造陶艺村……全县文艺下乡的热情已被全面激发。

  看了一眼

  难忘山村的容颜

  “只因在群山中多看了那么一眼,就再也忘不了她那美丽的容颜。”今年3月底的一次邂逅,让糜国强与涂鸦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糜国强是上海旅游网旅行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也是一名旅游爱好者。住惯了钢筋水泥构建的“建筑森林”,他对于青山绿水间的原生态村庄很有好感。去年他从媒体介绍的旅游攻略中看到了涂鸦村,便下意识地将之纳入了商务拓展规划之中。回忆第一次踏进涂鸦村时的情景,糜国强说:“只觉得眼前一亮,感到很是惊艳。”

  由于职业的特性,糜国强专注于乡村休闲业务。大约一个月前,当他第一次带着50人的团队来到涂鸦村时,当地村民用最热烈的传统仪式把他们接进村里。

  泥墙上“长”着成片的葫芦,井边鲤鱼在“活蹦乱跳”,井盖则是一片“大荷叶”……不单是糜国强满意这里的环境,他所带的旅游团队成员也都对涂鸦村感到莫名的喜欢。

  此前游客来村里,只能四处看看、玩玩涂鸦,一般两小时就能结束行程,现在,村里修建了寒山石径,并将周边的寒山湖、樱花谷、红枫林、香榧园等景点串联进来,如此一来,游客玩上两天根本不成问题。

  现在,天台县农办依托上海旅游网,将上海作为主阵地,深入社区、酒店、旅行社,主动展开全方位的旅游宣传,同时设立“天台县农家乐”官方网站,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以“互联网+”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

  糜国强所在的公司负责人赵丰宇也很看好涂鸦村这个旅游目的地,他说,目前,乡村旅游遍地开花,虽然对上海等大城市的老人很有吸引力,但对农家乐经营户来说,更需要像涂鸦村这样通过创意活动和网络营销方式,吸引更广泛年龄段的游客前去消费,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夜色中的村庄 00011 山村之夜,五彩缤纷 2016-05-03 浙江日报2016-05-0300006;1454869 2 2016年05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