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东阿”式荒诞莫再有
蒋妥
晏子在史书上能够留下浓重一笔,并不仅限于他擅长耍嘴皮子。他用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既告诫了齐景公也启发了后人。
“晏子治东阿”式荒诞莫再有
蒋 妥
刘向的《说苑》中有这样一个黑色幽默:春秋时期,齐国晏婴治东阿因廉洁、政绩突出而受非议,因“属托行,货赂至”反受“赞誉”。
原来,齐景公派晏子去治理东阿,不到三年,东阿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满。照理说,取得如此政绩,被大大嘉奖一番绝不为过,可是,晏子的作为不但没得到国君的奖赏,反而还被召回去狠狠训斥了一顿,硬说晏子把东阿搞乱了,要治晏子的罪。
面对这样的结果,晏先生很无奈,他很清楚自己虽然干了实事,却得罪了权贵,加之没有讨好国君近臣,自然没有好果子吃。他不得不改弦易辙,接下来几年,晏子一面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一面掠夺民脂民膏、加倍征收赋税,搜刮来的钱财不入国库,而是拿去讨好国君身边的近臣。可是,偏偏齐景公又瞧不见,耳里只有近臣们说晏子的好话,反而充分肯定了晏子的政绩。这下子,晏子那“暴脾气”忍不住了,将前后两次治理东阿的真相对国君和盘托出,然后要求告老还乡。齐景公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被人蒙蔽,冤枉了晏子。
没错,这个晏婴就是大家熟知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晏子。晏子在史书上能够留下浓重一笔,并不仅限于他擅长耍嘴皮子。他用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既告诫了齐景公也启发了后人。
一者是奖惩不可错位。奖惩错位的现象,不单晏子那个时代有,现在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实实在在干事却得不到奖励和提拔,而那些溜须拍马、欺上瞒下的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平步青云。奖惩错位,其结果是出现诸如为官不为、乱为、胡为的现象,想要杜绝这些现象,就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奖惩机制。
从晏子故事里能读出的另一层意思是要发挥人民监督作用。习近平同志曾说过,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试想一番,若当时齐景公对晏子开展“年度考核”并不是听取近臣的意见,而是走出去听听东阿百姓的声音,想来不会做出“做得好挨训,做得差有赏”这般荒谬的事情吧。畅听民众的声音,不能正襟危坐高堂之上等着群众上门,而是要凑到群众跟前去,同他们身挨着身坐,心贴着心聊。
古人常说,前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晏子治东阿”式的荒诞不能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