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政治纵深·“两学一做”进行时

今天,怎样做一名合格党员

——对话6位共产党员,听他们讲述心目中的榜样

  核心提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牢牢把握“做”这个关键。怎样做一名合格党员?这是值得每一名共产党员向自己提的问题。在不同行业、领域,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尽相同。不过,每一名合格或者优秀的共产党员,必然对群众饱含感情,心中装着百姓;他(她)肯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始终秉承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的信条,敢于拼搏、开拓进取。在浙江改革发展的各个时期、各条战线,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不断涌现,他(她)们身上最打动人心的品质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学、如何做?今天,本报对话6位普通共产党员,听他们讲述心目中的榜样,以及对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理解。

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党员——

榜样杭兰英:一切都为了群众

  人物:胡树君,42岁,上虞区祝温村党总支副书记

  “杭书记每天都在奉献,她的心里没有其他。”胡树君这样描述自己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的工作状态。

  从改善基础设施做起,推进标准农田建设,主动带头帮扶有困难的群众……30年来,杭兰英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祝温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如今,年近七旬的她还是劲头十足。

  “说实话,像杭书记那样把整个人扑在村里,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她就是把村子当作自己的家一样。”胡树君担任村干部也已10年,他坦言,有杭书记这样的榜样在身边,每一天对自己都是激励。

  农村工作,琐碎、复杂,需要有良好的工作方法,也要有坚定的信念。胡树君说,杭兰英平时常召集村里的党员进行学习,学党章党规,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每一名党员都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对农村党员干部来说,意义尤其重大。“杭书记有一抽屉记满了村里每家每户情况的笔记本,哪家有困难,哪家需要帮助,她一清二楚。”胡树君说,杭兰英把村民们装在心里,大家都喜欢亲切地喊她“兰英妈妈”,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伟大之处。

  在祝温村,包括杭兰英在内的所有村干部,除了做村里的工作,没有其他“副业”,他们必须遵守近乎“苛刻”的规矩:每天按时上下班,不准购买本村村民的大米……“我们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自己更要廉洁自律,向杭书记学习,做好表率。”胡树君说,“这才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名奋战在G20项目前线的党员——

榜样郑鸳鸯:攻坚克难勇担当

  人物:鲁军,46岁,杭州市南星街道党工委书记

  套上雨靴进工地、不惧骂声拆违建、“纸片日记”记民生……前不久,因为G20峰会项目整治得力,杭州南星街道馒头山社区党委书记郑鸳鸯“火”了。

  郑鸳鸯的好,馒头山社区群众记得,作为她的同事和上级,南星街道党工委书记鲁军也记得。

  2010年,鲁军把郑鸳鸯从管理任务较轻的社区调到了馒头山社区任党委书记,从志愿服务品牌红色老墙门,到馒头山文创氛围的逐渐养成,再到现在成为综合整治的杭州标杆,郑鸳鸯为之付出的努力让他很感动也很欣慰。他觉得,街道的党员干部都要像郑鸳鸯一样,时刻不忘党员“第一身份”,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听取民声、用实招破解民忧。

  街道是党和政府的基层组织,平日里各种工作千头万绪,都离不开跟老百姓打交道。走在南星街道各个社区的小巷子里,鲁军总是会被居民像“老熟人”一样叫住,有的是谢谢他帮忙解决了困难,有的是向他反映社区存在的问题。走访民情时,鲁军有个习惯,口袋里放着纸笔,当时解决不了的难题,他就掏出来记下,回到办公室后马上安排人手解决,解决一个划掉一个,绝不遗漏。

  在鲁军的笔记本里,记下了不少自己揽的活,比如凤凰山脚路一幢居民楼被鉴定为D级危房,需要推倒重建,涉及的16户居民表示同意,但重建设计图却因为住户意见不统一迟迟没有定稿。鲁军急了,“拖一天就有一天的危险,有什么事情搁牢了,跟我说,我来协调”。鲁军带着设计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现场踏勘并与居民面对面坐下聊,终于达成了方案,如今工期顺利推进,全体居民还给街道、社区送来了锦旗。

一名坚守在科研一线的党员——

榜样程式华:做事就要做到最好

  人物:许廉明,66岁,天台县特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

  春雨蒙蒙,66岁的老党员许廉明很忙:摘茶季节,他要给县里的茶农们地头指导。

  46年前,年轻的许廉明第一次接触茶叶,就迷上了这神奇的“东方树叶”,一干就是大半辈子。几十年来,他和同事们振兴了天台的茶产业。

  老茶历久弥新,许廉明醉心于茶。这一精神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一致。许廉明是从报纸上知道程式华这个名字的,了解了他的事迹后,老许满是赞赏。

  30年如一日,程式华只种一种作物——杂交水稻,不断选育更高产、更优质、更安全的种子。46年如一日,许廉明几乎一心扑在茶叶上。

  “党员就应该这样:既然从事一项工作,就要去认真做好。”许廉明这样评价自己和程式华等科研工作者的付出。他说,每当看到农民的辛苦付出有了回报,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永不气馁,在绝境中找到突破口,这也是两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另一个共同点。程式华通过深入研究水稻根系这一学界原以为是“痴人说梦”的领域,开启了我国探索超级稻育种的开端,培育出20多个杂交稻新品种;许廉明在当地因“卖茶难”而导致大片茶园荒芜、茶叶产量逐年下降时,与同事和茶农炒制出“丹丘雾芽”,从而一举扭转了天台茶叶的困境。“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需要一辈子做好准备。”许廉明说。

  学无止境。作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许廉明对年轻人的工作和创新很是钦佩。他觉得,作为一名党员,更要有主动为他人着想的心,对那些渴望技术帮助的农民来说,尤其是。

一名工作在普通岗位上的党员——

榜样郦云平:甘于平凡乐奉献

  人物:郑云成,53岁,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云和县元和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郑云成和郦云平两人认识已有十多年了。8年前,云和导航台在凤凰山建设新台时,因为征地问题,在云和镇城建办上班的郑云成还帮助导航台做征迁工作,两人曾共事过一段时间。

  工作积极、努力、乐于奉献,这是郑云成对郦云平的评价。30年前,郦云平从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来到了偏远小城云和县,从此扎根于此。1996年,郦云平主动申请到工作枯燥单调的导航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一干就是20年。

  导航台需要建在电磁干扰少的地方,地势也要高,所以选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郦云平有时甚至“寂寞得恨不得跟空气说话”。就是这么艰苦的条件,郦云平和他的两名同事保证了云和导航台20年没有出过问题,没有让导航台的电波有半分钟的停止。

  “小郦的工作最怕雷暴天气,雷电可能打坏机器。我们这边四月份开始就多雨,有时候大晚上打雷,他就得顶风冒雨往山上跑。天气好的时候,他经常要去维护设备。”郑云成还是习惯用云和人曾经对郦云平的称呼“小郦”来称呼他。

  尽管说隔行如隔山,郑云成曾是香菇种植好手,现在又成了“金牌老娘舅”,但他觉得,郦云平这种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所有党员所必备的,也是小郦最让大家佩服的地方。“去年,他被查出得了重病,但他还是非常乐观,一心扑在工作上,这就是共产党员的精神。”郑云成说。

一名来自基层政法战线的党员——

榜样王盛:忠诚履职护正义

  人物:王嘉,30岁,临海市人民法院法官

  写完当天最后一份判决书,王嘉回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时针指向了12点,简单整理一下桌子,他又开始准备第二天开庭所需的材料。

  王嘉是临海市人民法院民一庭的一名“85后”青年法官。2013年夏,王嘉从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回到了故乡临海,进入法院系统当上了一名审判一线的法官。

  送达传票、组织调解、调查取证、庭前阅卷、开庭审案、写判决书……王嘉每天工作的内容大抵一致,如此周而复始,看起来单调无味。基层法院案多人少,一年来,王嘉经手的案子超过400起,小到邻里矛盾,大到涉案上亿元的合同纠纷,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周末是在办公室里度过。

  年轻人的生活原本应该是五彩斑斓的,他又如何能做到甘于寂寞,和书山卷宗为友,与青灯作伴?

  王嘉说,有一个人影响了他,这个人就是省优秀党员、台州市检察院检察官王盛。

  虽然身处不同领域,但他们的工作何其相似。十五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办案一线,没有发生过一起错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儿子脑瘫、母亲重病的不幸面前,仍然勇于担当,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在读王盛的事迹时,王嘉的心中满怀感动和敬意。

  重新回忆起自己的梦想,他也有了更深的感悟:法官梦不是为了当官发财,而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要有永不放弃、永不抛弃的“许三多”精神,就要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毅力和担当。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像王盛那样有忠诚履职的奉献精神、严谨细致的过硬作风、秉公办案的职业操守。

一名热心公益服务的党员——

榜样孔胜东: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人物:蒋树斌,33岁,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职工

  4月22日下午4时,天空飘着细雨,蒋树斌抖了抖雨披,挎上工具包,骑着电瓶车赶往杭州汽车北站,那里有27个站点,上百辆公共自行车等着他检查维修。每天,他都要花两个多小时去“加班”,五年来,几乎从未中断过。

  蒋树斌是杭州一家制药企业的职工,2011年,一次机缘巧合,他加入杭州公共自行车志愿服务队,也因此结识了孔胜东。

  二十多年坚持为群众免费修理自行车,免费为车上乘客提供茶水……初次听到孔胜东的故事,蒋树斌很是惊讶,“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百件好事难;做一天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到底是什么让他一直坚持?”

  这几年跟着“师傅”东奔西走,蒋树斌渐渐找到了答案:做公益,需要热情,更需要责任,而这份责任正是来自于党员的承诺,浓缩起来就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三年前,在坚持维修公共自行车之余,蒋树斌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其他志愿者共同成立了家电维修队,每个月定期去吴山广场“摆摊”。他的服务队一出现,来修家电的人就会排起长队。很多市民也逐渐记住了蒋树斌这张面孔,甚至有人大老远从滨江前来找他维修,因为大家对他的为人放心,对他的技术有信心。

  家电维修队不比其他志愿者队伍,它的专业性比较强,因此招募队员也比较困难。直到现在,队伍也只新增了六七位成员。虽然招募队员困难,但是蒋树斌对于挑选队员,却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新的队员一来,我就和他们说,你们来了就要坚持下来,不然还不如不来。”蒋树斌说。因为一份共同的承诺,这支服务队从未缺席。

  蒋树斌坚信,只要拥有帮助别人的能力,便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也是他从优秀共产党员孔胜东身上学到的。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两学一做”进行时 00019 今天,怎样做一名合格党员 2016-04-28 浙江日报2016-04-2800008;浙江日报2016-04-2800010;1435454;浙江日报2016-04-2800025;浙江日报2016-04-2800009;浙江日报2016-04-2800023;浙江日报2016-04-2800024 2 2016年04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