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飙升的
转型阵痛
卓勇良
春节前菜价飙升。当时,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菜价上涨实属正常。然而,春节后菜价并未下来,不免有些反常。以我爱吃的青菜为例,严寒前五六元一斤,3月份去买时竟还要四五元。
查了国家统计局50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数字才知道:猪肉领涨,蔬菜紧跟,大路菜尤甚。今年1月中旬同比上涨41.6%;至今年3月下旬,同比上涨63.9%。
究其原因,区域性蔬菜供给总量减少尤为关键。“中国·寿光蔬菜指数”月评显示:2月蔬菜总体交易量环比下降33%,同比下降24%,3月蔬菜总体交易量环比增长12%,同比下降27%。当蔬菜供给减少而需求并不下降时,价格自然大幅上涨。下一阶段,虽然蔬菜供给将有较大增长,环比价格涨幅趋缓甚至可能回落,但同比上涨趋势难有较大改变。
促使蔬菜价格上涨,可能还有一个有趣现象。随着50后退休潮到来,买菜大军中的中产人士进一步增多。这些“新生力量”不少和偶尔买菜的小白领相似,不善于讨价还价。一个菜场这样的顾客多了,均价自然会被推上去,这实际是收入提高所推动的价格上涨。
菜价上涨的另一重要推手是劳动力价格上升。2011年至2015年,城乡居民经加权后的实际收入,年均增长8.4%。记得20年前,我在日本自己买菜做饭,两三棵青菜100日元,相当于当时6元多人民币,原因就是劳动力贵。
当今中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时期,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是长期趋势,菜价上涨不可逆转。这一趋势的另一面,是有利于提高农民地位和促进城乡结构优化。话再回到当下,类似今年菜价上升状况,如及早预期,并及时采取增加供给、改善流通等积极措施,局面或将大大缓和。
(作者系省信息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