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政治

铮铮铁汉 百姓暖男

——记台州路桥区蓬街镇干部陈通波

  一只透明的玻璃水杯,一本破旧的笔记本,一张谦逊的笑脸,这是台州路桥区蓬街镇镇干部陈通波在当地百姓心中的招牌印象。

  每次下乡,一见到陈通波杯子里的水浅了,老百姓就会拿热水壶帮忙加满。因为大家都知道,由于癌细胞转移到了颈部淋巴,他隔几分钟就得喝口水才能说得出话来。每当此时,陈通波总会微笑着说一声“谢谢”。“一杯白开水,饱含着大家对我的关爱与信赖,我打心底里感激,这也是我的工作动力所在。”他说。

  今年3月底,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揭晓了3月“中国好人榜”名单,陈通波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得知这一消息后,路桥当地干部群众纷纷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掀起了新一轮向陈通波同志学习的热潮。对此,路桥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陈通波在平凡的岗位和平凡的工作中,让人们看到了不平凡的思想境界。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他用忘我的工作和实际的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受大家的好评。”

  一个“活着的保尔”:

  几闯生死关不退缩

  “3月31日上午,蓬街镇动员各村(居)党支部党员、各两新组织党员、机关干部等各方力量在镇卫生院门前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给有需要的病患带去生命的希望……”在揭晓2016年3月“中国好人榜”名单的当晚,陈通波在微信朋友圈上更新的是这样一则信息。

  今年41岁的陈通波,微信名叫做“平常心”。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被称为“蓬街保尔”的陈通波,最近病情加重,一直住在上海的医院里。他的同事告诉记者:“人消瘦得不得了。”

  什么事情都先想着别人,对自己却始终“平常心”,是这名坚守一线工作15年的基层乡镇干部,在同事和当地干部群众中的印象。翻阅他的微信朋友圈,其一言一行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重病在身的人。

  “蓬街避灾转移点为蓬街中学、小学,蓬街私立中学,请危房户、低洼地段等人员及时转移,请大家相互转告!”记者数了数,去年7月10日,陈通波在微信朋友圏里发了16条信息,内容都与抗击台风“灿鸿”有关。当天,镇领导考虑到陈通波1个月前刚动过手术,身体仍然很虚弱,劝他不要上一线,但他还是坚持到自己所驻的新丰村参与抗台。

  新丰村党支部书记吴永建告诉记者,陈通波带着他们将外来人口和危房户100多人,都转移到新建的村办公楼,“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累得我们都双腿发软,他还不肯休息,说得再发几条微信,提醒一下大家,因为他的‘朋友圈’里大多是村干部、村民。”

  “通波对工作很上心,对病情一点也不上心,这让我们又敬佩又心疼。”时任蓬街镇副镇长王全洋和陈通波共事多年,他说起了2013年4月26日陈通波第一次住院时的情景:当时,由于颈部肿块日渐增大,陈通波在同事们的劝说下终于去了医院,被医生要求住院10天做切片检查。

  “没想到5月6日一大早,我就在浦南村拆违现场看到了穿着雨衣的陈通波。”原来,听说镇里要开展“三改一拆”行动,涉及蓬街三片的几个村,身为片长的陈通波待不住了,便悄悄溜出医院。

  拆违后第二天,回到医院的陈通波接到了切片报告,被确诊为鼻咽癌,属中晚期。面对这一沉重打击,陈通波在自己的工作笔记里留下这样一段简短的话——

  “5月7日,鼻子新生物切片为鼻咽癌,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把结果报告改了,继续回单位上班。”

  3个月后,陈通波从上海结束化疗回家。“化疗期间,睡不着、吃不下,只有汤圆光滑勉强能吃下,天天吃,但一次最多也只能吃5个,体重一下子掉了40多斤。”陈通波说得有些轻描淡写,而其实,当时的他,头发全部掉光了,身材枯瘦,皮肤暗沉,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老人……

  这两年多来,由于癌细胞转移,陈通波不知道闯过多少道生死关,但同事们发现,他每次都是身体稍有恢复,就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并且都是面带笑容。

  “我对生命的平静与豁达,与儿时的经历有关。”面对各种不解,陈通波若有所思地对记者说,“我小时候经常到村子附近的一个部队营地里看红色经典影片,这种影响深入骨髓,尤其是与邱少云、黄继光、保尔·柯察金等英雄人物相比,我这点病痛根本算不得什么。”

  一个“救急村支书”:

  哪里有困难就上哪里去

  面对生命的考验,陈通波始终毫不退缩;面对工作的挑战,他同样从不畏难。

  在蓬街镇,陈通波是出了名的“救火队长”——哪个村的工作有困难,他就上哪个村。至今,他已做过3个落后村的党支部书记。

  “塘上村位于下梁的东大门,与金清镇一河之隔。本村共有11个队、266户、891人,共有粮田571亩……”这是陈通波2001年《民情日记》中的一段话,也拉开了他村支书生涯的序幕。

  “以前我们是有名的穷村,现在村集体资产达上千万元,离不开通波在塘上4年的付出。”如今的塘上村党支部书记梁正铭,说起陈通波给塘上带来的变化如数家珍:村办公楼建设、村电力设施改造、中心村开发……“通波刚上任时只有26岁,但他不怕事,遇到困难不会绕着走,总是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村子环境越来越好,还吸引了一家大型企业落户,村民就业和集体经济都有了保障。”梁正铭说。

  2005年5月9日,就在塘上村工作大有起色之际,陈通波又受命前往金清镇剑门港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剑门港村是有名的“堵路村”,由于和辖区一家油库、海闸存在纠纷,村民经常上门封路,加上村干部之间矛盾重重,村两委工作也一度陷入瘫痪。

  如今说起陈通波,站在剑门港村沿海村道的防波坝上,村党支部书记戴素琴的心犹如坝外的波涛,久久无法平静。“上任后,通波就挑最难的先上,直接找油库、海闸的管理方谈判。最后,不仅维护了村子和村民的合法权益,还与油库合作建停车场,变‘对抗’为‘共赢’。”戴素琴说,从此,村两委有了威信,班子也团结起来,防波坝等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接连上马,大家对村子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

  2008年3月,陈通波第3次临危受命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地方,则是有名的上访村——水缺头村。

  “当时很多镇干部一提到水缺头村就直摇头,村两委换届时,通波当仁不让地成为下派村支书的第一人选。”蓬街镇党委书记吴卫民直言,陈通波做工作很讲究方式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迎难而上,“他到水缺头村后,就揪住村民意见最集中的征地款发放问题不放,很快厘清了症结,其他工作也随即打开了局面。”

  一个“驻村百晓生”:

  群众想什么就干什么

  “通波通波,他善于通解的,不仅是矛盾纠纷的‘风波’,还有百姓喜忧的‘心波’。”一位熟悉陈通波的镇干部这样形容。

  发源于蓬街镇的“驻村百晓”,是台州市推行多年的一个基层党建品牌,要求驻村干部成为通晓村情村况的“百晓生”。如今身兼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统战干事的陈通波,就是2013年度的台州市“驻村百晓生”。

  干涸黑臭的村中心河整治一新、杂草丛生的废弃土地变成生态公园……说起陈通波驻村的往事,新丰村党支部书记吴永建竖起大拇指点赞:“通波自从2011年开始驻我们村,简直就把新丰当成了自己的家,几乎天天来,村子越来越漂亮,周边村都在羡慕我们呢。”

  村民们告诉记者,陈通波每次走村入户都会带着一个“法宝”:遇到不熟悉的村民,他都会递上“连心卡”,上面有他的联系方式。无论村民来电反映的事是大是小,他都会一一记下。

  “通波的‘法宝’,看上去不起眼,但作用可不小。”水缺头村党支部书记郑美娇提起了一件事:当地东方大道建成后,一号桥两侧有村民通过“连心卡”向陈通波反映,说附近没有匝道连接,出行很不方便。陈通波实地调查并拍照后,迅速与道路建设指挥部沟通,仅用了1个月就实现了匝道连通。

  “我在农村长大,知道村民办个事有多不容易。”任镇社会事务办主任时,陈通波经常为了让村民报销少跑几次而主动垫付费用;任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后,他开通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村民需要的信息,即便在上海化疗期间也没有间断过。

  “通波是一个好人、好干部。”村民徐春菊这样说。有一次,陈通波和妻子在外散步,突然发现一个小姑娘掉进了公共厕所的粪坑。别人还在观望,他已毫不犹豫地跪在粪坑边相救。事后,陈通波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修复了损坏的粪坑盖板。次日,他又专门跑去检查,发现盖板已经修复,才放下心来。

  “自己的事,包括生病,他老是不当一回事;工作的事、群众的事,如果没解决,他就整天不安。”陈通波的妻子尚海平深情地看着正在接受治疗的丈夫,满是心疼地说。


浙江日报 政治 00007 铮铮铁汉 百姓暖男 2016-04-25 763250 2 2016年04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