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文化

临海市多措并举坚守耕地红线

  4月14日,临海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发改、农林、水利等相关部门,对该市小芝半山及桃渚塘坤两个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实地踏勘和设计方案评审,该项目规划总面积1174亩,预计可新增水田831亩。建成后,两个项目区域内不仅可形成“田成方、路相连、渠贯通、涝能排”的成片农田,同时还可为104国道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有力地推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和民生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耕地占补平衡实施“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新政策后,该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将垦造耕地的目光从低丘缓坡转向平原地区,将重点转向低效园地垦造水田、旱地改造水田等,千方百计提升该市垦造水田比例,积极破解占补平衡难题,去年共完成垦造水田3087亩,确保了沿海高速等重点项目及时落实开工。今年,该市计划完成“旱改水”和垦造水田新立项6000亩,落实即将开工杭绍台高速等重点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

  为及时启动垦造耕地项目,今年初,临海市国土资源局对全市宜造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通过实地踏勘,对各地块土壤质量、灌溉条件、基础设施、坡度面积等进行综合分析,查清该市共有可垦造水田资源共约5万亩,涉及18个镇(街道),主要分布在杜桥镇、桃渚镇等东部平原地区和白水洋镇、永丰镇等西部地区,为该市有序推进垦造耕地工作摸清了底数。

  为确保新增耕地质量,今年1月份,临海市出台了垦造耕地和“旱改水”实施办法,大幅度提升了工程补助标准、青苗补偿以及奖励费等,垦造水田工程补助标准从每亩最高2.2万元调整到最高7.5万元,对镇(街道)按新增耕地每亩7000元给予奖励,将自主开发项目补助标准从原总工程造价的80%提高到90%,并新增设了青苗补偿费、引水渠及山塘补助标准等,全面激发社会各界垦造水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据了解,临海市现有人口119万人,人均耕地仅有0.39亩,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多地少的矛盾日渐突出。为了有效化解这一矛盾,该市注重耕地保护工作,并积极探索和创新耕地保护工作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启动了土地执法模范乡镇和农村土地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在耕地保护工作中的作用,5年来共评选了11个土地执法模范镇和97个土地民主管理示范村,并加强村级违法用地特别是农民建房审批的监管,实施农民建房“六单位四到场”,促进基层群众依法依规保护耕地。

  同时,该市2008年在省内率先探索耕地保护补偿机制,2012年被列为全省耕地保护补偿建设试点县,在全市层面启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按照基本农田20元/(亩·年)标准进行补偿,并将资金拨付与卫片遥感违法用地情况相挂钩,实行奖优罚劣,累计已拨付资金2937万元到村,有效激发了村级保护耕地的积极性。2011年以来该市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违法占耕比逐年下降,2012年以来均控制在5%以内,并已连续20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4 临海市多措并举坚守耕地红线 2016-04-25 浙江日报2016-04-2500009 2 2016年04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