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的生命在大爱中重生
沈吟
生命虽已陨落,但在别人的胸膛里,他们的心脏依然继续跳动;在另一个角落里,他们的眼睛继续凝望着大千世界,这是生命的一种延续。感谢每一位器官捐献者留给世界最后的爱。
陨落的生命在大爱中重生
沈 吟
这几天,在嘉兴,一对出生仅两月的双胞胎男婴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与未来,正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他们的妈妈邵紫燕年仅22岁,还没来得及看一眼这对可爱的儿子,就匆匆离开了人世。但离世后她的心脏、肝脏、肾脏以及眼角膜,将为6位病人带来新生。4月20日,浙南乐清,一位年轻的妈妈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28岁的河南姑娘梁鸳鸳因车祸医治无效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她捐献的肾脏、肝脏与眼角膜,将给5名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两个家庭遭遇不同的意外打击,但他们却作出了相同大爱的决定。
两位年轻妈妈留给世界的是一片爱,而四面八方的爱心如潮水般涌来。邵紫燕捐献器官的消息被报道后,许许多多的热心人向失去母亲的双胞胎兄弟敞开了怀抱。尿不湿、奶粉、婴儿服,邵紫燕的家里收到了社会各界的爱心物资。与此同时,筹款账号的善款总额,也一天天增长。至19日22时10分,已有6873人次捐款,善款总额达34.08万元。从20日早上起,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集体为鸳鸳一家募捐。截至20日下午5时许,该院医护人员共捐款现金6万余元,其他社会爱心人士捐款约7万元。
不可否认,时至今日,器官捐献在社会上还面临着很多误解,根深蒂固的生死观仍然制约着很多人的选择,周遭巨大的舆论压力也使一些家属望而却步,但是在生死抉择面前,正有越来越多的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选择了大爱,而社会也正用大爱回报他们。
器官捐献者,他们不曾被忘记。省红十字会的网站上,为每一位器官捐献者都建立了网上纪念平台。我们无法看到每一位捐献者的照片,甚至一些人的名字也用数字代替。但记录在那里的一个个名字,仿佛也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宛如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做出的抉择,令生者肃然起敬。
这些器官捐献者中,有土生土长的浙江人,也有来自他乡的新浙江人;既有步入暮年的退休长者,也有像鸳鸳一样的年轻人;有人在生前许下捐献的遗嘱,也有人在弥留之际做出大爱抉择。他们或许年龄各异,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这些平凡的人和他们的家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为陌生人带去了生的奇迹。
一组逐年增加的数字,或许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大爱无疆。我省自2010年8月正式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2010年实现捐献2例,2011年13例,2012年58例,2013年87例,2014年129例,首次单年内突破百例。而到2015年,浙江全省人体器官捐献数130例,为历年最高,捐献总数也位居全国前列。观念的逐渐改变,让器官捐献正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一串串数字背后,凝结的是对生命的珍视。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将变成黑夜。或许因为疾病,或许因为意外,器官捐献者不得不与世界告别,但他们用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方式,为自己人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生命虽已陨落,但在别人的胸膛里,他们的心脏依然继续跳动;在另一个角落里,他们的眼睛继续凝望着大千世界,这是生命的一种延续。感谢每一位器官捐献者留给世界最后的爱。我们也期待着,这种大爱的精神在之江大地上传播得更广,让大爱的火种传递更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