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一变天地宽
吴晔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四月的清华校园内,春色荡漾,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应时应景,一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绿色发展之路的学术论坛拉开了帷幕,学界泰斗们关于生态修复、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绿色创新、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等的专题报告,主旨鲜明、论述深刻、发人深省。“绿色”、“脱钩”、“创新”是论坛上频频被提及的几个词,它们的背后,是学者们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持和深化认识。
绿色发展是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实现中国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详细介绍了“十三五”规划之绿色发展解读,总结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三种模式,从“黑色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再到“绿色发展”,可以说,绿色发展来源于可持续发展,又超越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就是从引进学习到自主创新的过程,不仅反映了人的认识的进步,更是反映了人的认识在实践之后的飞跃;不仅是中国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人类发展的大势所趋。
十几年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日益突出,浙江也面临着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局面。久久为功,从“绿色浙江”到“生态省建设”;从“美丽浙江”到“两美浙江”;从实施“811”环境整治行动和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到如今打出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五水共治”、“四换三名”、“四边三化”、“三改一拆”、浙版“水十条”的出台……浙江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这一系列组合拳的结果是:2015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288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714元和21125元,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生态自觉深入人心。
实践证明,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浙江正步履坚定地走着绿色发展之路,“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是浙江的庄严承诺。诚如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院士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所有人的努力与信心。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或许能给我们打开更广阔的思路和更开放的视野。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绿色投资、绿色就业、绿色消费、绿色创新的综合性作用下,为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生态永续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