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龙泉文化礼堂 风景这边独好

  龙泉文化礼堂 风景这边独好

  文 鄢 鸣 王庆龙

  龙泉是一座拥有青瓷之都、宝剑之邦等众多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宝剑文化、青瓷文化、香菇文化闻名于世。自古以来,龙泉人文昌盛,宋天圣至咸淳251年间,龙泉一县就出进士248名,是中国科举史上的一大奇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千古绝唱便出自南宋龙泉诗人叶绍翁;北宋著名政治家管师仁,龙泉后甸村人,其第36代孙莫言,是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旗帜鲜明的文化特色,成就了文化龙泉。2013年以来,随着文化礼堂建设的兴起,文化的传承更是绵延到乡村的角角落落。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龙泉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按照“一村一品、一堂一色”的布局,坚持“建、管、用、育”一体化的培育,全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赋予了农村文化崭新的生命力。

  如今,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龙泉乡间教育的“大课堂”、乡风文明的“大礼堂”和凝心聚力的“大会堂”。三年间,共建成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46家,实现乡镇全覆盖;荣获了“2014年度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积极县(市)”和“2015年度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市)”称号,“文化礼堂 精神家园”成为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响当当的品牌。

建:创新为源,

文化礼堂成果丰硕

  走进兰巨乡仙仁村,就能看见两座大楼并排而立,一座天桥将两座大楼连接在一起,天桥上写着“仙仁村文化礼堂”几个大字。内设的,除了便民服务中心、多功能室、农家书屋、棋牌室、书画室、远教中心、乡村大舞台,还结合长寿村的特点,特别建起了养老服务中心、妇女创业园、寿星榜、村史榜等。

  村委会主任邱宗金说起文化礼堂一脸兴奋:“文化礼堂现在不仅是村民的精神家园,还是一块长寿金字招牌,外地游客到我们村,看到这么多老人年纪这么大了还在这里做来料加工,或是其乐融融地下棋、喝茶、看电视,都觉得特别美好。”

  2013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被列入省政府十大实事项目后,犹如一阵东风,吹遍了龙泉广袤的农村大地。借着这股东风,龙泉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周密谋划,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制定了《龙泉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规划(2013-2017)》,确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捐资”的资金筹集机制,组建了专家指导团,构建形成稳定的工作载体和保障机制。

  在设施布局上,龙泉市以“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功能齐全”为原则,按照“村级文化综合体”的概念,科学设置文化功能及配套。为了规避文化礼堂建设千篇一律的问题,还鼓励各村做活文化,根据实际增加1个以上的特色文化载体,使青瓷文化、宝剑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孝道文化、养生文化、长寿文化、竹文化等特色文化,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具化和延伸。

  在资源整合上,龙泉从实际出发,不刻意求大、求新。新建场所选址一般利用村委会办公楼、老会堂、老厂房等设施资源,如岩樟乡郑庄村的文化礼堂,是一座空置了200多年的邱家大宅,通过修缮改造,不仅让明清古建筑得以保护,充满古色古香的独特魅力,而且成为该村文化新地标。同时,整合“五强五网”“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送器材下乡”等重点工作的项目、活动资源,在软硬件上实现共建共享。

  文化化人,富民壮村,眼下,龙泉这些或新建、或扩建的文化礼堂,正切实地改变着村民传统的农耕生活,逐步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弘扬精神文明的主载体、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平台。

管:服务为先,坚强后盾多方保障

  准备好每晚在文化大礼堂里播放的影片,是住龙镇住溪村专职文化管理员李文龙的日常工作之一,碟片架子上,《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红灯记》等经典红色电影整齐排列着。李文龙介绍,每场电影都会有7成以上的上座率,很多老人都是一吃完晚饭,就带着孙子孙女过来“占座”。除了放电影,李文龙也承担着策划、组织村里举行文化活动的任务。

  在龙泉,像李文龙这样的文化礼堂专职管理员,每个文化礼堂都配有一位。他们经各村民主推荐、公开竞聘等程序,以年富力强、热心公益、会管理、懂技术为标杆。龙泉市还创新推出AB岗管理机制,在配齐文化礼堂专职管理员(A岗)的基础上增设B岗,B岗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AB岗管理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一律上墙明示。A岗管理人员如果临时离岗,则B岗人员必须代岗履行职责,确保文化礼堂时时刻刻有人服务。

  “文化礼堂活起来,开门开放是关键。”龙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为武说,解决好“有人办事”问题,文化礼堂才能真正用起来、活起来。

  在落实“AB岗”基础上,龙泉市建立了微信群工作交流机制,集合市级文化指导员、乡镇(街道)文化员、专家指导员、文化礼堂管理员四类人员,组建“文化礼堂在线”微信群,天天召开线上“现场会”。在交流重点上,文化礼堂管理员负责上传文化礼堂动态信息;市级文化指导员、乡镇文化员负责发布文化活动资源信息,接受各文化礼堂预约点播,做好“供给侧”服务;专家指导员负责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但是线上的交流,不能代替线下的现场。为此,龙泉市整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在全市46个文化礼堂统一铺设专线、安装实时摄像,实现在线管理、随时督查。宣传部不定期发布督查情况,要求各文化礼堂及时在微信群上传整改落实情况,使文化礼堂活动常态常新,促进全市文化礼堂长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为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龙泉还综合文化礼堂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活动成效等因素,按照“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五个档次,对文化礼堂进行评星定级并分档奖补。

用:文化为魂,精神家园价值显现

  “巍巍的天平山,远瞻时代的前方……季山头,崛起的山村,田野上充满希望……”4月20日傍晚,安仁镇季山头村,村广播响起,村歌《季山头之歌》传遍整个村庄。听到熟悉的旋律,村民们三三两两出家门,走向村文化礼堂。礼堂里,村文艺骨干季明环正领着十几名“村姑”载歌载舞,看姑娘们脚步笨拙,看热闹的村民被逗乐了。

  “村委决定7月份要举办一场‘村歌卡拉OK大家唱’活动,所以这段时间喜欢唱歌跳舞的村民都聚在这里练嗓子。”村党支部书记季荣芳自豪地说,自从建起了文化礼堂,村民在文化思想和文化活动的熏陶中,凝聚力更强了,现在村里什么工作都很好开展了。

  为了用好文化礼堂,龙泉市一方面强化菜单式的“送”,把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制定《龙泉市农村文化礼堂服务菜单》,组织文旅委、文联、社科联等责任单位开展一年四季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等“六送”活动,带动农村文化礼堂活起来。

  另一方面,致力于自主性的“种”,广泛开展“种”文化活动,发动各文化礼堂举办“乡村村晚”、制作“乡村村歌”、排练民俗节目,精选一批优秀节目集中展演,并组织开展“我的家乡”村歌大赛、“最美的我”广场舞大赛等活动,使农村文化礼堂活动都有出彩的机会。

  为促进相互交流展示才艺,龙泉在全市开展“文化走亲”活动,19个乡镇(街道)组建19支文化志愿者服务支队,分成4个走亲区,每个区内的文化礼堂相互走亲、各晒节目,通过互比互学,带动文化活动火起来,让村民享受到更多“文化大餐”。

  龙泉还积极利用好志愿者队伍,以“学校放假、礼堂开学”为主题,在文化礼堂建立“假日学堂”,由当地乡贤、返乡大学生、宣讲员等成立辅导团队,组织农村青少年开展主题实践、假日悦读、送教行礼、志愿服务等四大实践活动,目前已开展活动600多场次。文化礼堂正在改变一个村庄的气质,成为集思想道德弘扬、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

育:活动为媒,

礼堂文化“一村一品”

  日前,在城北乡东书村的文化礼堂里,一场以特色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出吸引了当地近百名村民前来观看。经历了300多年文化积淀的东书姜家木偶戏、龙灯、马灯、花灯等民间艺术表演纷纷亮相,让村民们大饱眼福。

  东书村在文化礼堂建设中,以打造“木偶小剧场”为契机,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将民间艺术教育与“春泥计划”相结合,积极鼓励大人、孩子从“赏民艺”到“学民艺”,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将特色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代代相传。

  这也是龙泉市充分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推进“非遗”文化进礼堂的一个侧影。把非遗文化作为传承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筑、内部展陈和文体活动等,让村民记住乡愁记住最美,也让文化礼堂亮点纷呈。目前,竹垟畲族乡金田村的“畲族文化”、小梅镇大梅口村的“青瓷文化”、住龙镇住溪村的“红色文化”、兰巨乡仙仁村的“长寿文化”、石达石街道李山头村的“农耕文化”、上垟镇小黄南村的“竹文化”、龙南乡蛟垟村的“香菇文化”等“一村一品”都已经初具规模,各个村每个月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龙泉人文底蕴深厚,名家大师众多,留下了许多好家规好家训。为此,龙泉市广泛开展“家训村训进礼堂”活动,发动各文化礼堂广泛搜集、编立家训村训,并将好家训、好村训在文化礼堂集中展呈。对家训村训编立有分量、展呈有质量、展示有亮点的农村文化礼堂,还按照不同等次给予奖励。

  不仅如此,龙泉还利用文化礼堂这个平台,以“微讲堂”“微公益”“微展览”等“微系列”活动为载体,推进宣讲培训进礼堂,把党委、政府的声音传达出去,把广大群众的心声收集起来,形成独具龙泉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宣讲品牌。

  同时,在农村开展“最美媳妇”“最美河长”“最美庭院”等11类“最美”评选活动,开展“孝老、生态、信用、爱心、文体、致富”六星文明户评比活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进礼堂宣讲活动,文化礼堂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高地。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深嵌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化细胞正生机蓬勃。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龙泉文化礼堂 风景这边独好 2016-04-21 浙江日报2016-04-2100006;浙江日报2016-04-2100010;浙江日报2016-04-2100013;浙江日报2016-04-2100014;浙江日报2016-04-2100019;浙江日报2016-04-2100007 2 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