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千年古城新崛起

——临海撤县设市30周年蝶变之路

  千年古城新崛起

  ——临海撤县设市30周年蝶变之路

  文 金 晨 王余兴 李建兵

  风雨沧桑三十年,砥砺奋进三十载。

  把时钟拨回1986年3月1日,国务院国函(86) 27号文件,同意撤销临海县设立临海市(县级),这是临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刻。

  岁月流金,时光更迭,辗转30年,临海这座千年古城上演着沧桑巨变。

  30年前的临海,城旧、路窄、楼矮,人们为生计而忙碌;30年后的今天,这里城美、路畅、楼高,人们为品质生活而追求。

  回溯这段历史,点点滴滴的变化之中,都洋溢着无数临海人的精彩和感动。

城市印记——

新城弥新,古城更古

  很多人都知道,临海有一个灵动的别名,叫“鹿城”。

  去三角马路的街心公园“旅游”,和三头“奔鹿”合影,是80、90后临海人的集体童年回忆。矫健的公鹿和母鹿带着一只懵懂可爱的小鹿呈欢快地奔跑状,“跑”进无数人的记忆深处。

  1986年,对于城区面积只有7.9平方公里的临海来说,街心公园无疑就是城市地标了。“街心公园有喷泉、有雕塑,号称是浙江省第一个街心公园,也是当时城市最繁华的地段。”在市民杨先生的记忆里,“奔鹿”一直是孩子出游、情侣约会的上佳去处。

  1996年,为减轻104国道交通压力,临海建成靖江路,靖江路与崇和路交界处为立交。那只53米高15米长的“大老鹰”展翅翱翔,很快取代了“奔鹿”在临海人心目中地标性城雕的位置。

  2001年,崇和门广场建成,成为临海市民新的休闲娱乐聚集地,寓意“崇尚和谐”的“崇和大舞台”系列群众文化海选活动如火如荼地举行。

  2007年2月5日,人工开挖的灵湖揭开了神秘面纱。当天,万名市民见证了临海城市发展的浓彩一幕:浩淼烟波的千余亩湖面熠熠生辉,千年府城的人文风情和现代化新城的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2012年,“一城五组团”的整体框架拉开,主城区51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西至望江门,北至白云山,东至甬台温高速公路,南至小溪塘渡;而古城组团、新城组团、东城组团、灵湖组团、江南组团也渐次拉开框架。以老城为基础,整个城市呈现出向东发展的态势,古城新城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新城弥新,古城更古。”漫步在紫阳街,欣赏着千佛井、紫阳桥等古迹,流连于一壶缘茶楼、永利秤店等百年老店,这条古街仍保留着一种向传统致敬的质朴本色,与有些地方的历史文化街区被商业“绑架”的性质截然不同,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

  历史总是踏着泥泞和坎坷而履新。而今回望整个临海城市发展的每一步,不禁感慨万千——

  30年来,临海市的城区面积从记载的7.9平方公里到现在的42平方公里;30年来,临海拉开市场相通、体制相融、产业互补的开放式框架,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东海之滨的“临海声音”日益洪亮……站在“三十而立”的节点上,让老城区更有书香韵,让新城区更具现代感。

  “未来五年,我们将全力推进三大示范区建设,实施816城市建设计划,投资600个亿,建设八大区块,100个重点项目。”临海市政府主要领导坦言,他们将坚持“宜居城市品质化,居住环境景区化”来建设“一城五组团”。

经济发展——工业强市,厚积薄发

  对临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积淀的远不止历史和文化,更有厚积薄发的经济发展。

  1986年临海撤县设市后,“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便拉开了序幕,优化发展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经济快步前行。这一进程中,持之以恒的体制改革为临海市的工业发展一次次解除了束缚。

  回忆这段征程,临海人记忆犹新。1998年的8月,第一辆被命名为吉利豪情的汽车,开下了位于浙江临海工厂的流水线。2012年,吉利控股集团以总营业收入179.85亿欧元(约1500亿人民币)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唯一入围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

  2001年,在临海东部建立了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华海药业、伟星实业相继成功上市……

  “临海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5月,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家核准面积为11.4平方公里。”临海市建设规划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冯尚荣对这个数字记忆犹新。此后几度扩展提升,而今82.5平方公里的区域,共有各类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0家,形成了现代医药、汽车机械、时尚休闲三大支柱产业。

  不难发现,凡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者,都闪耀着令人敬服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让伟星集团从“一粒纽扣”起家,成长为如今的上市公司,但无论发展的版图如何扩大,依然执着于让那粒纽扣更精致更完美;这种精神让正特集团多年来倾情于一顶帐篷,反复创新,屡屡问鼎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红点奖”;这种精神让双马塑业走进千家万户,掀起一场场“厨房革命”……

  据统计,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7.20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90.60亿元,同比增长4.1%。医药化工、汽车机械、休闲用品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建筑业产值年均增长19.7%。

  把时间倒转回198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为4.8亿元,而到2013年,这个数值破1000亿元,这增加的200多倍,挺起了临海工业经济的脊梁!

  随着创新转型深入推进,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全部迈入百亿行列,百亿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十二五”期间,新增十亿元企业5家、亿元企业42家。研发经费支出12亿多元,占GDP比重提高到2.68%,居台州市首位。新增院校企业合作1200多家。企业上市成效明显,6家上市企业市值突破900亿元,占台州市总量四分之一。区域金融运行平稳,新增信贷投放300多亿元。医化园区改造成效显著,完成投资20亿元,列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省现代医药制造模式转型示范试点。休闲用品产业稳步提升,临海市成为了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中国户外家具及庭院休闲用品出口基地。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临海市被列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省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临海市成为省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省金融创新示范市、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首批扩面地区、省综合性“腾笼换鸟”试点市。

  今天,临海经济发展已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以豪迈步伐,昂首跨入新的征程。

百姓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015年夏天,菜场小商贩的一篮“小鱼”竟上了各大门户网站头条。这“小鱼”对于生活在灵江边的老一辈人来说,是隐藏在他们记忆深处的“春馔妙物”。想不到时隔30年,一度绝迹的灵江刀鱼再现。

  曾经,灵江两岸不断发展的工业企业,产生不少工业废水,造成灵江的水体污染,让灵江刀鱼濒临灭绝。现如今,“五水共治”深入实施,消灭垃圾河149公里,治理黑臭河37.7公里,绝迹多年的鱼种得以重新洄游。

  在外做生意的个体商户王先生认为30年里变化最大的应该是交通。“以前去杭州至少要七八个小时,就连从临海到黄岩也要3个小时。”

  在临海市头门港新区规划馆俯瞰沙盘,头门岛像一只巨型机械抓手,伸向蓝海捞“金”。2014年12月26日,临海头门港正式开港,改变了临海数千年以来有海无港的历史,开启了千年古城的蓝海新时代。

  回望撤县设市30年,从东海之滨到括苍山脚,作为浙江沿海中部及台州的陆海交通枢纽,临海这片大地上交通建设的步伐一刻不停。1992年底,望江门大桥取代浮桥,正式开桥。1995年10月,两水二桥通车。1993年1月8日,临海开通了城区到大田、汛桥的公交线路。2000年12月,临海实现村村通公路,96.2%的村庄都通了公路。2010年,各镇实现1小时经济交通圈。2009年9月28日,甬台温铁路开通试运营,临海市民第一次感受到250公里的“动车速度”。“十二五”期间,临海先后建成了83省道临海至杜桥段工程等十余条公路工程,为东部40万人民提供了便捷的大通道,也为头门港区发展完善了路网,构成了直通浙江西部的大通道。

  如今,临海具有高铁、高速、国道、省道、港口等综合交通优势,成为浙江沿海中部及台州的陆海交通枢纽,特别是随着未来台金铁路及头门港支线、沿海高速、杭绍台高速及通用机场的陆续开通,临海将进一步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

  不仅是交通,千年古城新崛起的成果处处惠及人民:临海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加快,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达80万。电力保障不断增强,供电量增长49.63%,居台州前列。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累计投入20亿元,改造学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省体育强市、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增加到79.88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胜县市,成为首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

  30年峥嵘岁月,30年奋进欢歌。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百万临海人民弘扬“崇文、厚德、务实、创新”的临海精神,登高望远,开始新的征程……“回顾30年辉煌成就,我们心怀喜悦、倍感自豪;回味30年奋斗历程,我们心存感激,倍感欣慰。”临海市委主要领导满怀豪情:“临海市委、市政府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稳中求进优发展,统筹兼顾促协调,拉高标杆,实干争先,全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城市综合发展示范区、乡村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千年古城新崛起。”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千年古城新崛起 2016-04-20 浙江日报2016-04-2000006;浙江日报2016-04-2000009;浙江日报2016-04-2000010;浙江日报2016-04-2000012;浙江日报2016-04-2000016 2 2016年04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