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生态

千年汤归堰 古韵杨砩头

  阳春四月,“正是江南好风景”时节,记者来到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仙居县下各镇杨砩头村。

  这是个距县城20公里的水果专业村和工艺品加工村,509户1732人。走进村西,记者不禁被眼前的风光所吸引:架在归堰湖中造型别致的九曲桥、廊桥与清澈的水面相映成趣,站在湖西面的桃林望过去,对岸粉墙黛瓦的民居特色新区倒映水中,令人赏心悦目。

  村委会主任杨立刚告诉记者:“归堰湖原叫猪娘潭,原来潭边没砌坎,显得杂乱无章。而潭的东侧为村庄老区,矮屋遍地,猪舍多,违法建筑多,污水横流,臭气扑鼻,生态环境差。”

  从前年开始,该村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行动,掀起彻底改变脏乱差面貌,建设新农村的高潮。

  该村首先花大力气拆除了归堰湖东侧的509间猪舍,远离村庄另择场地开辟专业养殖场,集中饲养牲畜。同时,拆除乱搭乱建面积2万多平方米,平整土地,结束了该村18年未安排宅基地的历史,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建起一户一宅每套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的新居。

  65岁的杨前勤一家三代六口人,长期挤在只有20多平方米的半间小屋里生活,近年随着第三代年龄的增长,只好在镇里租房。该村在“三改一拆”拆旧房盖新房实施过程中,他通过级差排基,顺利地建起了三间三层楼房,正在装修,准备下半年入住。

  在归堰湖东侧建民居的同时,村里又开始改造当地有名的猪娘潭。该潭深几十米,常年不涸,经过拓宽河面,使原只有三四十亩水面的猪娘潭扩大到80多亩,接着又砌坎种树美化,在沿岸建起凉亭,修起游步道,并将其改名为归堰湖,成为村民和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一水护田将绿绕”,宋代王安石的这句诗用在杨砩头村最为妥贴。去年初该村结合“五水共治”,开始整修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的汤归堰,该古堰过境全长2500多米,靠山绕村而建,引朱溪港水灌溉下各范围的8000多亩农田,由于年久失修,造成多处水流不畅。

  为了挖掘古堰历史文化,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义务劳动,赤脚下水挖淤泥、清石渣,还在村中建起纪念修建汤归堰功臣的感恩公园,在古堰沿岸种起桃树柳树,尽显“千年汤归堰,古韵杨砩头”的风采。

  驻足村办公楼旁,一棵需四人合抱的千年古樟树枝繁叶茂。去年,随着汤归堰的整治,村里又在古樟前的水面上建起长廊,供村民歇息。

  近年来,该村通过举办桃花节、葵花节、荞麦花节,提高了知名度、美誉度,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当地加工生产的荞麦酒、土蜂蜜等供不应求。3年来,共有30多万名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杨立刚说:“该村目前已有40来户农家兴办农家乐,争取在荞麦花节对外开放。”


浙江日报 生态 00007 千年汤归堰 古韵杨砩头 2016-04-18 1248281 2 2016年04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