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政治纵深·倡廉

监督触角
直抵基层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解决基层党员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从严治党的关键之一。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基层,转型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基层。“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基层干部与群众打交道最多,基层干部风气如何,群众有最直接的感受。深化农村基层作风巡查,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

  可以说,实施农村基层作风巡查,是巡视制度在基层的延伸拓展。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严格有序开展一轮又一轮巡查工作,如今巡查的触角广泛延伸至了农村基层。作为传递政府和群众声音的“直通车”、反腐倡廉的“监督哨”、了解干部的“显微镜”,巡查让这个“监督哨”直抵农村基层“第一线”,让基层的“苍蝇”无所遁形。

  过去,有一些人认为基层的作风问题是“小打小闹”,跟那些大“老虎”比起来,一些小“苍蝇”,无伤大雅。殊不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基层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样损害老百姓利益,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群众利益的损害来得更加直接。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例来看,基层腐败多发生在扶贫、低保、危房改造、征地动迁、村级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虽不及一些“老虎”的腐败那般触目惊心,但桩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深恶痛绝。

  台州是我省开展农村基层巡查的一个缩影。不可否认,巡查刚启动时,也有群众有点顾虑:以前解决不了的信访问题,巡查组一来就能解决?巡查组是装装样子,还是动真碰硬,向他们反映问题到底有没有用?坚持问题导向,哪里问题突出就巡查到哪里,集中解决一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省各地用实际行动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巡查组走到群众中间,查办典型案件、帮助群众解决实事。威信树起来了,村民心扉敞开了,多年的信访问题化解了,我省农村基层巡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巡查取得成效的同时,各地应更注意如何让巡查保持持久效力。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常抓不懈的劲头,找准目标,持续精准发力,静下心来与群众深入进行交流,倾听群众意愿、掌握干部情况、找出存在问题,推进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巡查不仅仅是为了找出几个腐败分子,或者就事论事地解决某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发挥巡查催化剂的作用,仔细研究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将巡查的结果运用好,以点带面,让树立良好作风的观念入心入脑,推动共性问题的解决。

  基层兴,我们党就生机勃发;基础牢,我们党就坚如磐石。各地应充分使用好农村基层巡查这把利剑,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倡廉 00018 监督触角
直抵基层
2016-04-14 1038772 2 2016年04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