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浙江治水迈向制度治理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因水而兴。水,事关人类共同命运。水治理,更事关民生期盼、事关当代中国新发展理念的有力落实。

浙江治水迈向制度治理

王玉宝

  已经打出漂亮的“五水共治”攻坚战的浙江,再添治水“利器”。4月12日,《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浙江“水十条”)正式公开发布,引发关注。该行动计划着眼长远,按照2017年、2020年、203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时间表,分别谋划水治理的路线图,最终实现“水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等远大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坚定实施,社会各界携手同行,相信这一行动计划必能将浙江秀水导向制度性治理科学航道,保障“五水共治”进行到底,保障水环境彻底扭转,保障水治理长期成效,为浙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从几年前网民调侃性的“下河游泳悬赏”最先从浙江发起,到这几年全省上下励精图治、着力攻坚,浙江交出亮丽的水治理答卷。其间,历经艰难,虽有转型的阵痛,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城乡大地春风吹拂,一汪秀水已经成为浙江群众最能感知到的环境进步。这也充分诠释了事无难易、贵在实干的至理,更标示出浙江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希望。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八八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生态浙江”的重要战场,是贯彻“两山”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浙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先手棋”。能否在水治理方面拿下决胜战绩,事关浙江能否建成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示范区,能否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省。而水治理的成效,关键是要将“五水共治”进行到底,将“水十条”落到实处。

  水治理,措施贵在根本。水污染的问题,根本上是产业结构的折射。有什么样的经济层次,就有什么样的水生态。实现创新发展,走出粗放发展,走出低小散的经济结构,是改善水环境的根本之策。因此,水中的文章,一定要和岸上的文章一起做,双管齐下。“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浙商回归”,是我省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中的关键招数,也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一套拳。只有三者联手、同向,念好“拆治归”三字经,才能根本保障水生态的产业环境和产业未来。

  水治理,覆盖贵在全面。做好水文章,绝不是做给谁看,而是事关生命健康安危和生活品质的重大民生。不仅是水污染令人讨厌,城市的内涝、农村的汛情,同样令人牵挂;不仅是城市水生态众所聚焦,乡村的水污染同样不可轻视;不仅是几条大江大河需要治理、回归清澈,整个浙江水域同样需要整体性改善。水的治理,要将治污、防洪、排涝、供水、节水统筹推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十条”对所有设区城市、八大水系、所有劣V类水质都有明确的治理目标和任务。

  水治理,效果贵在长远。“水十条”既有明年的近期任务,也有2020年到2030年的中期愿景,甚至有本世纪中叶的远景目标。这充分说明浙江水治理战略的志在长远。实现长效化治理,关键要夯实各项制度、规矩,使得水治理不因人而异,不因人走政息。“河长制”已经成为我省水治理的一项重要创新,如何将其落实、细化,发挥切实作用,是水治理的重要议题。

  水,涵养了浙江的独特韵味,孕育了浙江的历史文化。“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这一份郑重承诺,等待我们兑现在“十三五”征程!

  [> 大家有话说]

  @哲焊:水是生命之源,水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的水是政府部门对民生的重视。“五水共治”一举多得,倒逼经济发展方式向节能环保转型。小桥流水人家,浙江是驰名中外的水乡,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治理好水对于浙江有深厚的文化、经济和民生意义。

  @硕鼠米米2011:只有思想观念跟上来了,环境治理才能更好地得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人的生命之源,治理水污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新常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是为了我们的现在,也是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生活不是买卖:浙江“水十条”的出台,是对水污染治理的“升级版”,更是打造绿水青山的重要步骤。方向已经明确,方案已经形成,方法已经找到,就让我们付诸行动,努力把它变成现实,给浙江带来更多的美好!

  @不是浪子金不换:从“五水共治”,再到今年的“水十条”,看得出浙江在治理及保护环境方面的决心和力度之大。这样有计划、用时间、分阶段的进程蓝图,相信效果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会提升不少,值得引以为豪!

  @梅语馨香:“五水共治”成为浙江热度最高的词汇之一,说明这项工作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共识。期待各级各部门按照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尽快去抓好落实,并高标准去完成各项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照进现实。

  @fkmyou:“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点出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更指出了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浙江通过“五水共治”,实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能够有这样的共识,得益于自上而下的努力。这只是起点,未来的工作,还需要你我的坚持!

  @kellykeron:“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无疑是把环境的地位提到很高,这是科学而正确的做法。毕竟,只有建立在环保之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能走上可持续的道路。“五水共治”的成绩有目共睹,水污染治理已经形成规范,期待水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告别虚妄和聒噪:杜牧在《阿房宫赋》有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从“五水共治”到现在的“水十条”,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恶性循环的发生。水质差,人人都是受害者;水质好,人人都是受益者。“水十条”绝对是振奋人心的好政策,还需严格执行并加强监管,才能做到好上加好。

  @老吕飞刀:实施“五水共治”,确实让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百姓从中受益。就拿乡下表哥家来说,以前他们村饲养生猪,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现如今,村里整洁干净,再也闻不到臭味了,水质也好起来不少,村民拍手称快,都希望“五水共治”能一直坚持下去,让生活环境更美更好。

  @风开季节:要打造绿水青山,如今已经有法可依、有律可循,关键在于如何把它落到实处。当务之急,必须加大宣传程度、加强监管力度、加快奖惩速度,让水污染防治做到“令行禁止”,唯有如此,真正的“金山银山”才能实现,浙江人的幸福才能越来越多!

  @江苏日月江南:“五水共治”让浙江有了更多的绿水青山,而《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发布实施,更是给绿水青山的长期保持和扩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成为了绿水青山的“保护神”。按照水污染防治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执行,绿水青山才会不断变成金山银山。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浙江治水迈向制度治理 2016-04-13 浙江日报2016-04-1300008;浙江日报2016-04-1300006 2 2016年04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