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村民搞旅游
婺城区余仓村第一书记 李滔
编者按:撒下一串足迹,收获一段真情。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基层干部是最贴近群众的身边人,在推动当地发展、引领增收致富方面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基层手记”专栏,以第一人称,请我省各地基层干部讲述所思所感,记录他们的酸甜苦辣。敬请关注。
我带村民搞旅游
婺城区余仓村第一书记 李 滔
前几天,我在金华市婺城区塔石乡余仓村参加党员活动日活动,通过每一次活动,我都能发现村里的新变化。
这不,前几天村里又新开了一家民宿,乡村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梯田、瀑布、古树,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可谁能想到,就在数月前,这里的旅游配置还完完全全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呢。
2014年11月,我作为第一书记到余仓村开展驻村工作(编者注:李滔为金华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科员),被这里的美景和人文资源所吸引,被村民期望发展的热情所感染,也因此坚定了推动余仓乡村旅游开发的想法。
当时的余仓村在外已小有名气,但到现场了解以后,我发现要想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随着外来游客日益增多,村里的餐饮接待能力就是一个大问题——村里人谁都没有开农家乐的经验,谁都不敢参与,这让我很犯难。
在乡党委的启发下,我先动员村干部和党员参与到发展旅游的工作中。余仓村村支书刘正官带头开起了农家乐,来店里品尝农家菜的游客纷至沓来,特别是节假日,生意十分火爆。农家乐很快成为了“余仓游”的一张名片,为村子的旅游开发打响了第一炮。村民尝到了旅游开发的甜头,信心不足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
独木不成林,一家农家乐的经营难以支撑余仓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了把余仓整村都带动起来,我在帮助村里完善停车场、生态公厕等硬件设施之余,把目光瞄准了村内的环境整治和全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培养上来。2015年,结合全乡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和修订村规民约工作,我编写了余仓村村民公约,用顺口溜的形式,把3000余字的村规民约进行了整理,畜禽圈养、卫生整治等方面内容都含列其中,让村民一看就懂,便于学习和吸收。村民公约的推出让余仓村的卫生情况有了进一步提升,道路变好了,村貌更美了。
在旅游开发经验欠缺的情况下,我带着一拨村干部和村民外出学习,先后到浦江、永康等地的旅游先进村参观。外出学习过的人在思想上都受到了“刺激”,回来后很多人都想着怎样做大发展、做好旅游。村里有村民瞅准机会,又陆续尝试开办了农家乐和民宿,参与的热情逐步点燃。目前,余仓村已有农家乐、特色民宿4家,有20余间房间,可接纳200人用餐,3个停车场足够容纳几百辆车,公共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整村的旅游接待水平完全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