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经济周刊·楼市去库存

棚改托起安居梦

  房地产高库存是当前我省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一大痛点。“去库存”事关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更事关保增长和惠民生。

  为此,近来,杭州、宁波、金华等地按照中央的精神相继出台政策,通过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全面推行公共租赁住房货币化补贴、加大住房公积金对个人购房的支持、落实房产交易税收优惠和购(租)房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进城落户购房、完善房地产项目配套等举措,去库存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仍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去库存压力,需因城因类施策、精准发力。

  由于中小城市人口规模小、新增人口有限,今年以来尽管商品住房销售也出现好转迹象,但是,消化周期仍然过长,例如淳安、临安、慈溪、余姚等地商品住宅去化消化周期仍在20个月以上,建议各地要因城施策,加快去库存。

  一是力推棚改货币化安置,通过提高货币化安置的奖励力度,或者实施“1+X”安置模式,即1套实物安置、其他都实施货币化,兼顾好居民多重需求,将解决民生问题与化解商品房库存有机结合起来,全省力争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50%。

  二是全面实施保障性住房货币补贴,对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的家庭,一次性给予货币化补贴,所购住房政府与个人共有;对符合公共租赁住房条件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毕业大学生、创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全面推行货币化租金补贴。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购房落户。以农村“三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在县域范围内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空间置换新机制,加快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和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制度;鼓励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村率先推行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的工作;拓展县级政府融资渠道,建立农村宅基地收储机构,鼓励农村居民促进农村宅基地的合理配置;对农村居民进城首次购房的,探索建立贷款担保,享受与城镇有稳定工作的职工同等的银行抵押贷款,并减免购房环节的税收与费用。

  四是以优质教育资源为龙头,加快住宅区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宜居性。公交、菜场、学校、社区医院等同步建设、同步交付,特别要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我们多次调研的结果都证实:优质教育资源是购房的最大引力,可以发挥开发商的作用,引进外来的或民办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

  (作者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


浙江日报 经济周刊·楼市去库存 00019 棚改托起安居梦 2016-04-13 1026919 2 2016年04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