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耕科技:“蛋壳”里面好种花
本报记者 夏丹
4月7日下午,结束了约三个小时的洽谈,杭州宅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万巧一脸轻松。看了看办公桌上的蝴蝶兰,他端起一杯绿茶,喝下一大口。“和日本三得利株式会社园艺事业部的合作又前进了一步。借助他们的渠道,最快今年金秋,我们的iGrow智能植物生长机将遍布全球无印良品店绿植销售区。”他说。
状如蛋壳的宅耕科技“iGrow智能植物生长机”,短短15个月的时间,风靡全球32个国家和国内各大中城市。迪拜市政厅工作人员的案头、欧洲人的厨房、美国人的餐厅、日本人的客厅等,都能看到它的倩影。“今年预估年出口销售额800万美元,仅用三个月时间已轻松突破。”蔡万巧告诉记者。
迅速蹿红,它,究竟有何“魔力”——
养花不再难
蔡万巧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盆漂亮的蝴蝶兰。没有花盆,没有土壤,而是一台白色的椭圆形蛋壳状的智能硬件。一枚“蛋壳”,集合了植物生长必需的温光水肥四要素。“蛋壳”可以从中间扭开,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蛋壳”是一盏LED灯,为蝴蝶兰提供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下半部分“蛋壳”里,包括了蝴蝶兰生长所需的水和肥。“蛋壳”中间,就是盛放的蝴蝶兰。
“植物蛋”是宅耕科技的第二代产品,与第一代全自动植物生长机比起来,它颜值更高,使用体验更好。在“蛋壳”顶端,有一个触控式按钮,用来手动控制温光。但如果LED光源超过八九个小时没亮,它也能自动开启,满足植物生长的光照需求。经测算,其一个月的耗电量仅为2度。“蛋壳”下半部分,有一个注水口,用来添加水和营养液。注水口边上的自动浮标,可以动态显示具体水位,提醒主人加水。
“通上电,每个月加一次水和营养液,静待花开,就这么简单。”蔡万巧一脸自信地说,即便没有任何农事经验,也能轻轻松松种出各种漂亮的花朵。
以蝴蝶兰为例,众所周知,娇贵的蝴蝶兰很难养,对温度、光照等要求很高。没经验的人,很难养好它。“有了‘植物蛋’,一切变得很简单。而且市面上购买的蝴蝶兰花期一般只有两个多月,养护经验不足的话,花期还会缩短。我这盆蝴蝶兰已经开了三个多月,估计还能再开上两个月。”蔡万巧说。
和普通的无土栽培不同,通过iGrow智能植物生长机,可以实现无气候限制的室内种植。由于过滤了光源中的紫外线,其生长速度比自然光照、土壤栽培的同类植物快一倍以上,而且花期更长。
别说现在颜值担当、操作简易的“植物蛋”,阅“投资项目”无数的蔡万巧首次看到“植物蛋”前身——第一代全自动植物生长机时,便已为之倾倒。记得2014年底的一天,蔡万巧碰到了现在的技术合伙人王星海。当天,一在银行工作的朋友来电,邀他看“一个非常有投资价值的项目”。起初,他并未放在心上,继续忙着手头事情。三个小时过去,手机上显示朋友80多个未接来电。他负气前往,却在十五分钟里做了人生中最冲动的一次选择。
与王星海十五分钟的简单沟通,三个通宵的彻夜详谈,第四天便签下合伙协议,第五天资金到位,宅耕科技正式成立,时间是2015年初。当年11月,公司成为国内“智能硬件+农业”细分领域最早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当时公司估值1亿元。不久前刚完成的A+轮融资中,公司估值翻了三倍。
成立的第一年,公司仅靠两款产品,即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当前,iGrow智能植物生长机月销售3万台,且保持每个月30%~40%的增长速度。2016年,宅耕科技的销售目标是2亿元。
台下十年功
“消费者手中的植物生长机越‘傻瓜’,意味着后端的研发工作越深入。”蔡万巧说。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iGrow智能植物生长机”上市即风靡,还真是历经十年精心打磨。
早在2004年,王星海就开始研发这款智能硬件。他此前一直专注智能硬件产品开发,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深藏心中的三农情怀,促使他突发奇想,想要打造一款适合室内种植花草果蔬的机器。可是,将创意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绝非易事。
“首先,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任何可以参考,一切从零开始。其次,如何让智能硬件和农作物种植完美结合,挑战重重。”王星海说。
先是智能硬件开发,一台小小的机器,需要集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四要素。如何满足这些要素,王星海花了不少心思。先后砸了300多万元研发费用,前后开发模具5套,产品才有了基本雏形。直到公司成立后的头半年,产品仍存在漏水、电源接触不良无法持续提供光照、成品品质不稳定、使用体验不佳等问题。不断试制,一次次改良模具,才有了现在颜值与功能兼备的“植物蛋”。
“与单纯的硬件开发比起来,让硬件与农作物结合起来,实现用户傻瓜式种植体验,就更难了。需要一个品种一个品种反复测试,以找到最佳的种植数据。”蔡万巧介绍。
以向日葵为例,起初设备种出来的向日葵,花盘不如土壤栽培的花盘漂亮,花期也很短。这意味着植物生长机上的温光水肥数据并非最佳配比。为了种出比土壤栽培更漂亮的向日葵,技术人员前后试验了两年。
植物生长机上的向日葵种植周期长达两个月,意味着每一次试验数据的更改,需历经两个月的测试期,而这样的数据更改不下10次。最终,才找到最佳的温光水肥数据配比。在这组最佳数据配比下长出的向日葵,不仅花盘比土壤栽培的大,花型、色泽更漂亮,开花时间更长,尤其为了和种植机机身高度匹配,向日葵的植株须控制在30厘米以内,不能像土壤栽培的向日葵那样恣意疯长。
不单向日葵,每个新的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温光水肥需求,像矮牵牛花的光照时间,就和向日葵不一样,需要反复测试,才能找到最佳的温光水肥数据。目前公司已经推出了80多个花卉品种,包括蝴蝶兰、玫瑰、百合、薰衣草、郁金香、栀子花、万寿菊、洋桔梗、向日葵等。
“因此,除智能硬件本身,宅耕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更体现在这些种植数据的沉淀。别人可以模仿我们的硬件,但无法掌握关键的数据。”蔡万巧说。
当前,公司设立了硬件开发部、园艺开发部和技术研发部三个研发部门,人数占到公司总人数的60%。同时,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26项,包括7项发明专利和19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9项专利正在申请中,包括2项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另外,公司正在产品销售国,包括美国和欧洲等国申请专利落地。
轻松走出去
日前,网上流传着一张“iGrow智能植物生长机”摆上迪拜市政厅办公人员办公桌的照片。在迪拜大受欢迎,这一点,蔡万巧也有点出乎意料。
在迪拜这样缺水的国家,水甚至比石油还贵。据说,在迪拜衡量一个人的财富,可以通过其花园里的绿植多少来判断,绿植越多,证明财富越多,因为绿植需消耗大量的水。
正因为一个月只需加一次水,十分节水,所以“iGrow智能植物生长机”在迪拜大受欢迎。在迪拜市场,宅耕的植物生长机以月均30%的速度递增。
这一点,给了蔡万巧很多启发。“每个目标市场的需求各不一样,因此产品进入市场之前,需要针对性的研发。”
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蔡万巧心中的世界地图,也跟别人不一样。美国人喜欢种香草,法国人喜欢种罗勒、薄荷、生菜、番茄,荷兰人喜欢种郁金香和偏橙黄色系花卉,日本人偏好各种花卉……对此,宅耕科技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针对性研发,成效明显,公司原定的2016年出口额只用了三个月便轻松完成。
在美国市场,宅耕科技还让对手措手不及。进入美国市场后,意外发现了一家美国同行“AeroGarden”。宅耕到来之前,AeroGarden的产品12年未曾降价,如今已主动下调零售价。同时,其产品之前采用普通光源,如今也学宅耕,更换为LED光源。
服务加速跑
今年3月中旬,来自北方某市经销商一则反馈消息,让蔡万巧心头一紧。原来,在该市销售的植物生长机出现批量种不好的情况。如叶片早黄、生长缓慢、不开花等。
和公司园艺部门紧急会商后,公司请当地经销商以最快速度寄来当地水样。果不其然,经权威水质研究机构检测,当地水样为强碱性水质。在这样的水质环境下,营养液很难发生作用,因此出现种不好甚至种不活的情况。
对此,公司一方面以最快速度成立解决方案小组,针对强碱性的不同成因,比如钙、镁含量过高,或水质硬化,调整营养液中的PH值,以适应当地水源。“目前,已找到解决方案。”蔡万巧说。
“问题让我们能更好地成长。经过市场锤炼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蔡万巧说。
宅耕科技十分看好国内市场。“每个都市人心中都种着一个田园梦,我们尝试让田园生活能回归家庭,让更多消费者在大城市的家里享受田园生活。随着国人生活水准不断提升,花卉消费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将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空间。”蔡万巧说。
除了针对个人客户的产品,宅耕科技还有针对企业、公共场所等环境下的墙体种植系统。未来的办公室,可以不再仅仅是单调乏味的白色墙壁,它可以是一面火红的玫瑰墙,也可以是一面绿色可口的果蔬墙,比如黄瓜、草莓、番茄等。
“做全球领先的室内农业系统服务商,宅耕科技已经在路上快跑起来。”蔡万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