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延伸阅读

舟山摄影师重拾湿版摄影术

老照片中,
留住时光印记

  工匠精神,给舟山成就了不少名声。舟山人造的船,享誉世界;舟山展茅“五匠”,编的筐、做的椅子是传家宝……还有更多优秀人才、技术从业者,投身新区,将工匠精神传承、复兴。

  43岁的舟山人童洪亮,则将这种精神铭刻在了一张张浸着药水的底片上。自从10多年前迈入摄影圈以来,他便爱上了古老的湿版摄影术,从调制药水、拍摄照片,到冲制,完成一张照片,都要花上很长时间。

  数码时代里,拍照通常只是按下快门的那一秒钟时间,而对于童洪亮来说却仿佛是一辈子的事情。这些慢工细活,被他理解为工匠精神的复兴。

  老 一种魅力

  童洪亮的摄影工作室陈设简陋。毛坯房里,除了3张沙发,余下的就是摄影器材,还有瓶瓶罐罐,唯一的装饰,就是墙上的照片。“它们全部是用湿版摄影方法拍出来的。”言辞间,透露出一位青年工匠的满满自豪感。

  “湿版摄影”,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是胶片摄影诞生前的主流摄影术。拍照人需要在干净的玻璃上涂抹以火棉胶为主要原料的溶剂,再浸入硝酸银溶液做成底片,趁着药剂未干时进行拍摄,接着再完成显影、定影、水洗等步骤。

  “不同的药水,哪怕配方只有些微变化,拍出的照片也会完全不同。”说话间,只见童洪亮轻柔晃动手中的药水瓶,让药水布满整张玻璃板。在这个过程中,他要保证药水朝一个方向流动,不能有交叉和重叠的部分,随后再走到一个蒙着黑布的木质照相机前,将具备感光的玻璃板装入片盒,构图,对焦,调试机器,准备帮人拍照。

  “一,二,三!”童洪亮打开盖子。几秒钟后,曝光完成。湿版摄影的相机古老又笨重,坐在它对面拍照,就像进行一种神秘的仪式。

  冲洗照片时,随着显影药水在玻璃面上的晃动,黑白色的影像开始一点点浮现。而残留在童洪亮的指甲缝里的黑色痕迹,既是化学制剂长期留存、发生氧化的结果,更是他用纯手工完成拍摄及冲印工作的见证。

  在童洪亮眼中,以这种方式拍出的照片,才是经得起岁月洗礼的真正艺术品。

  慢 一份专注

  手机都能拍出好照片的年代,为什么还要重拾百年前的摄影术?童洪亮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现在,你按下快门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一片空白,是吗?”见周围的人都沉默了,他立即解释说,当下时兴的数码摄影技术,可以让人无限制地进行重复拍摄,后期再通过各种美图软件来进行修饰。长此以往,许多人不再愿意用心去拍摄一张照片,收获的也只是千篇一律的作品,“为什么我们不能放慢按下快门的速度,好好去构思一张独一无二的照片呢?”他说。

  童洪亮的确是慢的。为了拍一张舟山海岛的照片,他自己动手设计了一个移动式的暗房——一个长宽只有1米的箱子,里面装着他的瓶瓶罐罐。当一大群摄影师拍照时,他不紧不慢地把材料准备好。当别人已经差不多快拍好,准备换地方的时候,他才开始拍。而当有旁人嘲笑他的这种速度时,他也从不辩解,只是专注着自己的方法。对他来说,一天只要拍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就足够了。

  如今,童洪亮家墙上挂着的几幅湿版照片,都是以舟山著名的摄影师、艺人、媒体人作为摄影对象。仔细观赏便不难发现,每张照片上面都留存着厚薄不均的手工痕迹,每个人脸上的缺陷和皮肤纹理亦是一览无余。

  “这就是工匠的印记。”童洪亮说,正是这些印记,让他的每张照片都拥有了不可被复制的专属特质,也让湿版摄影的生命力得以长久延续。

  精 一个时尚

  古法摄影术虽然小众,但依旧有它活跃的圈子。国际湿版摄影协会,集合了全世界的湿版摄影师约200人,协会创始人将每年的5月2日定为“世界湿版日”。

  在2014年11月成立于杭州的国际湿版摄影协会亚洲分会中,童洪亮便是其中唯一一位来自舟山的会员。但是,怎样让更多人关注“湿版摄影”? 他还在探索古老摄影术新的生长力。

  只要有时间,童洪亮就会参与湿版摄影文化和各大高校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省内的大学生们,还通过国际湿版摄影协会亚洲分会设立的工作坊,直接动手学习湿版摄影,而不仅仅停留于从书本上获取知识。

  前不久,他给舟山本地的年轻摄影师们上了一堂传统印相普及课,让年轻人聚在一起,动手制作老照片。童洪亮本以为这种慢吞吞的活计会让年轻人不耐烦,但是恰恰相反,年轻的摄影师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要求加入下一次课堂。

  今年,上海还将有一场湿版摄影展。参展的作品,都是一些摄影师用一些老旧得快被遗忘的摄影技巧,精心打造出来的照片,童洪亮也正打算前去展会交流学习。

  “湿版摄影风潮已经慢慢地在全世界产生了影响力,舟山没有缺席。”童洪亮还计划在舟山开一场古老摄影术作品的影展,他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呈现新区面貌。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延伸阅读 00019 老照片中,
留住时光印记
2016-04-12 808641 2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