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禅茶”
亮出“新昌味道”
陈全苗 孙艺秋
一杯“禅茶”
亮出“新昌味道”
陈全苗 孙艺秋
“茶禅一味”!
在新昌喝茶,这是听闻最多的一个“词”,无论是领导,还是茶场老板,也无论在中国茶市,还是在清源茶楼,都会一次次地听到这个词。
众口一词的“茶禅一味”,是因为新昌为“中国禅茶”的发源地。
将于4月12日启幕的“2016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十届新昌茶文化节”上,“中国禅茶文化之乡”的荣誉将花落新昌。
在茶文化节上,新昌甚至还创造性地设置了“以茶礼佛”“茶祭大典”两个重头大戏!
接连创造了工业奇迹、教育奇迹、旅游奇迹的新昌县,为渊源深厚、意韵连绵的中国茶文化,又创造了“禅茶”这个新的奇迹,注入了新的内容……
千年佛缘 一朝“禅茶”
“大佛龙井”是新昌最负盛名的一块区域品牌,不仅在省内,在省外也是声名鹊起。
新昌“禅茶”之代表——“大佛龙井”的得名,以及茶文化节上的“以茶礼佛”“茶祭大典”等盛典,却并不完全是因为大佛寺,而是因为一个得道高僧——支遁法师。
禅茶,很多人可能陌生,但新昌县政协的徐跃龙却是如数家珍。他积十年之功编撰的《新昌茶经》,洋洋10多万字,至今年底就可完成初稿了。一谈起禅茶,他一改文静之态,话闸再也刹不住了。
据徐跃龙研究考证,新昌茶的“禅缘”,始于东晋时期的佛学领袖支遁法师。
当时,全国佛教共有六家七宗,有五家六宗在新昌,使新昌一度成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大小寺院遍布城乡,著名的大佛寺就始建于那个时期,一时间,各地僧侣纷纷慕名前来。
支遁法师从研究玄学,到研究般若学,后又常在新昌(时称剡县、剡东)游历。每到一地,均提倡喝茶。他在诗文中,常将茶树称之为“嘉树”。获茅盾文学奖的王旭烽,将自己的小说取名为《南方有嘉木》,或许不无渊源。
支遁法师在茶界的影响,远早于著述《茶经》的陆羽,足足早了420多年。
陆羽后来也到过新昌,在他的《茶经》中,就记载了一个叫“飨茗获报”的故事,叙述在东晋末年,有一个叫“陈务妻”的女人,每次饮茶之前,都要向天井中的一个无名冢“敬茶”,却一直不肯掘坟,后来得到十万贯钱回报。显见“敬茶”之风,在1500多年之前,就已成为一个传统。
禅讲的是净、静,而这也正是“大佛龙井”的两大特质。传统需要呵护,文化需要传承,对于著名“产茶大县”的新昌,更是如此。
现在,新昌奉安葬在大佛寺的支遁为“佛茶之祖”,在大佛龙井茶文化节上,安排盛大的“茶祭大典”,既是对“佛茶之祖”的虔诚与敬仰,也是对“敬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闻世已20年的“大佛龙井”,更是新昌对于“禅茶”这一独特文化的孜孜传承。
大佛龙井 独领风情
小小的茶叶,却在新昌创造了许多奇迹。
位于新昌城西的“中国茶市”,因为享有“三大中心”的骄傲——全国最大的龙井茶集散中心、全国首个茶文化休闲旅游集散中心、浙江省最大的茶产品交易中心,现已成为全国绿茶行业的一个晴雨表。2010年,全国第一个绿茶价格指数,就是在新昌发布的。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是产茶大国,像新昌这样一个山区小县,凭什么能在“绿茶大国”独享这样的地位?
在“中国茶市”总经理陈霞看来,这都是因为新昌的“领先一步”,才带来了这样的持续影响力。
首先是“结构调整”“圆改扁”的领先一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新昌就提出了“5个10万亩”口号,即是对茶叶等农副产品提出了分别建设10万亩基地的设想,为今天的12万亩茶叶基地夯实了基础;同时,率先将圆形的“珠茶”改为扁形的“龙井茶”,使得茶叶收益成倍增加,茶农积极性得到了激活。
其次是在1995年就创办了全国重点茶叶批发市场——浙东名茶市场,解决了茶农“卖茶难”的后顾之忧。
接着就是率先创牌,于2001年注册“大佛龙井”这一区域品牌,成为地方农产品原产地保护的一个成功典范。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先人一步建基地、兴市场、改良种、创品牌,使“大佛龙井”始终占据着市场的高地,特别在同类茶叶价格普遍下降的近一二年,“大佛龙井”不仅没降价,反而逆势而上、稳中有升……
这确实是一个奇迹。难怪先后在新昌县商业局、粮食局、农业局任职过的陈霞不无自豪地说:“西湖龙井,独领风骚;大佛龙井,独领风情。”
大佛龙井的风情,相信到过新昌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政府的推动,带来的是企业的跟进、市民的响应。
种茶种出“全国劳模”的石梦千,已成为新昌数万茶农的一个偶像级人物。子承父业的石志辉,去年起,就为有着历史渊源的“红旗茶业有限公司”,重建了厂房,也为自己的大佛龙井子品牌“西山碧芽”设计了未来的发展之路。
在新昌有一家无人不知的清源茶楼,2015年还被评为“中国十佳特色茶馆”,由新昌县茶文化爱好者自发组建的,拥有42名忠实会员的“新昌茶友会”就设在这里,成为了宣传茶文化的一支生力军。
他们崇茶尚茶,以茶艺茶道广结朋友,推崇茶文化。被茶友们昵称为“龙哥”的徐跃龙,清源茶楼的老总朱岳松,知名画家潘闽怀,以及去年获得茶艺师全国金奖的清源茶楼总经理蔡瑜,无不是小有名气的资深茶友,他们以清源茶楼为“据点”,同时在广场、公园、学校表演茶艺,传授茶经。
这一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就有他们参与的两个项目。早在2011年,他们就开辟了“微茶楼”,借微博、微信的力量,让渊源深厚的茶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中国茶市”
托起新昌茶叶一片天
新昌为什么如此重视茶文化、重视茶产业?新昌茶文化,是否仅仅只是政府、文化人士极力推崇引导的一种“衍生品”?
新昌县委相关人员说,新昌对于茶的重视,其实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这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事关县委、县政府的“富民大业”。
确实,1500年的种茶历史,广袤的山地,使得新昌的茶业发展不仅根基深厚,而且波及面广,是许多农民一条重要的“致富渠道”。因此,政府对茶产业高度重视。
连绵高山造就的“高山茶”,青山绿水造就的“生态茶”,适宜于茶叶种植的土质,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北纬30度”地理位置,都让新昌茶叶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为新昌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同时,农业又是一个弱势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引导。新昌县委、县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扶持”“引导”上做了大量的功课,比如改品种、转结构,比如建市场、拓渠道,比如创品牌、兴市场,比如产业延伸、做大产业链,政府莫不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年复一年的大力推行“禅茶”文化,通过连续10年的茶文化节,从“问茶”“论茶”到今年的“寻茶”,以及大大小小的20多个项目,将“禅茶文化”一步步推向深远。
让人欣慰的是,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引领下,新昌茶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去年,全县农业产值的三分之一来自于茶叶;农民收入的六分之一,也来自于茶叶,在更广大的产茶区,这个占比甚至高达三分之一。
而另一个数字,更能说明茶产业的重要性:全县43万人口,目前有18万人在吃“茶叶饭”,其中农业户口就占一半以上,茶产业的“富民”作用开始凸现。
大佛龙井的品牌效应,也吸引了众多的外地销售商,其中一位在安徽黄山从事电商的内蒙古小伙,2014年开始专门销售大佛龙井,去年从新昌茶农手中收购了38万斤的大佛龙井,今年这位池老板已经将公司移师新昌,今年公司的大佛龙井销售额可望突破5000万元。
更值得自豪的是,新昌的茶产业已延伸到二产、三产,从各种除草、除虫设备,到加工、包装设备,从茶叶食品到茶籽油,从茶叶工艺品到茶胶囊的开发与生产,新昌实现了茶叶的全产业链开发、生产。
像专门炒制龙井茶的茶机、以除氧为手段达到保鲜作用的茶叶保鲜剂,就是由新昌研发生产的。目前,新昌茶机的销量每年就有几万台。
新昌的茶艺、茶道,也已成为一块响亮的文化品牌,不断活跃在全国各地。
而今,在占地230亩的“中国茶市”里,茶产业更延伸到了旅游、休闲产业……
“一产带动二产、三产”,新昌的勤劳智慧、新昌的人文积淀,新昌的现代理念,都在这小小的茶叶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