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规则意识亟待养成

  当我们全力以赴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之际,不能忘了只有培育规则意识、提升文化追求、涵养公共精神,才能获得几代国人梦寐以求的“现代性”,重塑一个文明古国的时代尊严。

规则意识亟待养成

张 丽

  日前,一段在上海公交车内拍摄的视频在网上火了。一名短发女乘客在拥挤的车厢内,手捧一本《英语高级口译教程》高声朗读,周边乘客劝她放低声音,朗读者却理直气壮:“你们不懂,英语就是要大声说。”她还表示,其他乘客劝阻她是“不道德、没素质”。

  有记者事后联系该名乘客,女乘客说自己是单身妈妈,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她目前边工作边读书,期望考取英语高级口译证书,所以抓紧上下班时间学习。言论一出,引发一些人的同情和理解。但是这样的行为真的被允许吗?在公共场合,再“合理”的个人权利也有边界,绝非可以随心所欲、“我的地盘我做主”。

  遇事只逞一己之愿,不求反躬自身,强调个人而忽略他人、强调自己而忽略社会,这样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一些人公共意识缺失,没有形成公共文明。

  公共意识是现代社会国民素质的大考题。早有前贤先哲痛心疾首于“国人的词典里没有公共精神”,痛定思痛于“为未来改造国民性”。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公交车上大声朗读英语、地铁上能不能吃东西等争论。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论断: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国民的现代化。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不应仅是经济现代化,更应当是现代文明秩序的构建。国民的现代化,并不仅是掌握英语、电脑等现代技能,更不是会穿衣、会玩乐的生活享受,而是价值尺度、思维方式、行为规则的“观念现代化”。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公共意识,可说是最根本的现代公民意识。在个人之外,谨记还有社会;在私人领地之外,敬畏公共空间。当我们全力以赴孜孜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之际,不能忘了只有培育规则意识、提升文化追求、涵养公共精神,才能获得几代国人梦寐以求的“现代性”,重塑一个文明古国的时代尊严。

  当前,我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裕,但公民的“现代性”依然踯躅在艰难的转型路上。对一个现代国家而言,摒弃积弊,以公共之精神,涵养公共之文明、培育现代之公民,已经时不我待。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规则意识亟待养成 2016-04-11 浙江日报2016-04-1100023;浙江日报2016-04-1100021 2 2016年04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