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是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的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这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准确认识其时代背景。

  首先,这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时代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就要在改革中突破传统生产关系的束缚,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要发展市场体系,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就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从执政党建设着手,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而,就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解决国家制度现代化问题。

  其次,这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提出的时代课题。搞活,不能搞乱;治乱,不能治死。我们追求的“活而有序”,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治久安。激发活力,要靠改革;治乱,要靠法治,还要靠治党。不论搞活,还是治乱,都必须有利于并确保“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为破解这一难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是统一思想,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上来;继而秉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一手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手抓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改善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接着,制订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两个被称为“姊妹篇”的纲领性文件,把国家治理包括依法治国问题提到了改革总目标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

  第三,这是信息化迅猛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时代课题。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问题,研究中国的治国理政问题,都不能脱离今天的时代变动特点,远离时代大潮的发展趋势。现代化、信息化、低碳化、全球化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广大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发挥互联网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更自觉地推进依法治国,特别是党要更自觉地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更务实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发展国民经济;更有力地推进反腐倡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更努力地维护世界和平,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共同发展。

  (摘自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 2016-04-11 1025894 2 2016年04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