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环球·财经

冻产提价前景堪忧 短期走势宽幅震荡

油价混沌折射能源新变局

  为了稳定油价、平衡供求,多个产油国家将于4月17日举行会谈,计划商讨冻结石油产量。然而对于此次协商能否顺利展开、冻结产量对市场有何提振作用等问题,一些分析机构并未持积极态度。有分析称,冻产会议召开时间从3月拖到4月,产油国之间人心不齐。此外,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加剧了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失衡,使得欧佩克通过限产措施来控制石油价格的难度增大。如果预期落空,国际油价可能跌回每桶26美元,甚至更低。

冻产提价前景堪忧 短期走势宽幅震荡

油价混沌折射能源新变局

  最近几个月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震荡,油价多次下探30美元每桶,引发各方的担忧加剧。自今年2月11日油价创出12年低点之后,国际油价在产油国冻产计划的刺激下不断飙升,纽约油价涨幅一度接近60%。而现如今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冻产计划的推进和实施远比想象中复杂。

  冻产——

  人心不齐效果难料

  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将于4月17日举行会谈,计划商讨冻结石油产量。市场期待产油国携手改善国际油市供需失衡的局面。但伊朗官方表示,伊朗要将原油产量提高到制裁以前的日均400万桶的水平后,才会冻结石油产量。利比亚驻欧佩克代表也表示,该国将配合伊朗抵制冻产协议,计划不出席将于4月17日召开的产油国会议。

  围绕如何应对油价下跌的问题,主要石油出口国一直存在立场分歧。油价下跌以来,不少产油国通过扩大产量来部分弥补损失,但委内瑞拉石油投资严重不足,无力增产,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收入大幅下跌,国民经济受到重创。所以,委内瑞拉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中最坚决主张联合减产保价的国家。

  沙特是欧佩克的龙头,一直坚定地拒绝减产保价。沙特认为,高油价只会吸引更多的美国页岩油、加拿大油砂和巴西深海石油进入市场。因此,沙特的策略是维持产量、把油价压到页岩油的成本线之下,迫使高成本油企破产退出,最终实现市场再平衡。从过去一年多的情况看,虽然不少油企破产退出,但全球石油库存仍在上升,沙特的策略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俄罗斯不是欧佩克成员国,但其石油产量与沙特相当。如果欧佩克能自行减产保价,俄罗斯将成为最大的受益国。沙特强烈坚持俄罗斯联合参与,否则欧佩克不会限产。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沙特和委内瑞拉等国最终走到了一起。

  但今天的国际油价,远不是常规石油出口国能决定的。美国页岩油的开采成本不断下降,开采技术不断升级,只要油价一涨,页岩油投资就有可能很快抬头。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预计,美国石油产量2021年将急剧上升,引领世界石油生产。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文称,有充分的理由表明,游戏规则已经发生改变。10年前,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然而,如今页岩油和天然气已经让美国可以在本世纪20年代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美国石油产量目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位居全球第三。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石油供需格局中供大于求的状况。

  最新数据显示,欧佩克3月原油产量仍在大幅增加,主要源于伊朗、伊拉克产量增加的拉动。其中,伊朗3月原油产量已达到每日320万桶,为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原油库存也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美国能源信息局3月30日公布的原油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全国的商业原油库存增加230万桶至5.348亿桶,目前的库存水平较去年同期高6340万桶。

  因此,即便采取措施冻结石油产能,从供应端解决油价低迷问题的难度也还是很大。

  油价——

  下跌引发多种风险

  当前油价的深幅下跌,造成的负面溢出效应超过了预期。一是能源业债务违约和裁员的风险。以美国为例,油价下跌已经导致不少页岩油企业破产,一些新能源项目也受到冲击。如果油价长期维持在低水平,石油出口国的金融形势将更加脆弱。二是出口国消费下降。对很多石油出口国而言,原油价格下跌最终等同于公共开支减少,可能会抑制消费者支出。三是扰动证券市场。海湾国家过去积累了大量的石油美元,通过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于全球证券市场。现在这些国家的财政出现困难,其主权基金纷纷从全球证券市场撤资救急。今年初的全球股市和油价“联袂”大跌,产油国主权基金仓促撤离即是推手之一。

  油价的短期震荡受制于投资者信心,但长期趋势还是取决于供求关系。在供应端,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常规石油与非常规油气之间,各方利益的撕扯博弈,导致减产提价困难重重。目前看,油价回暖的关键还在于需求端,但全球经济何时走出困境,也是一个让人难以作答的问题。

  能源——

  全球版图空前变化

  2016年,国际能源市场似乎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供需失衡已成难以改变的事实。随着伊朗与伊拉克两个老牌输出国重新回到竞技场,以及美国这样“野心勃勃”的新选手的加入,世界能源版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新能源快速发展和核能复苏,对石油消费也形成一定替代。而这一部分的“结构性因素”或许会比以往更多地决定着传统能源还能上涨的空间和时间。

  新秩序似乎正在混沌中诞生。

  “如今能源世界被一分为二:一个涵盖再生能源、客户服务的新能源世界,以及一个包含水电、煤电、气电与核电的旧能源世界。”世界能源委员会秘书长克里斯托弗·弗雷近日撰文称。

  无论如何,全球正处于朝着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道路上是个基本事实。但新、旧两个能源世界目前依旧是缺一不可。

  能源格局的转型调整,对全球经济、地缘政治、生态、社会都无疑会带来深刻变化,石油时代形成的地缘政治格局将发生深刻调整,这已经是远比多哈会议能否达成“冻产”协议更值得全球各国政策制定者思考的问题。

  比如,英国《金融时报》就注意到,中国和印度有可能成为更加重要的石油净进口国。在未来20年里,全球石油需求的增加,很可能有60%是来自这两个国家。从这个角度推断,中东所代表的地缘利益对于美国来说可能会大大缩小,而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却会大幅上升。这在地缘政治上的影响可能非常深远。

  当然,能源格局的调整对全球财富的分配也将产生显著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分析说:“当前国际油价下跌本质上就是一种财富的国际转移,即从石油出口国向石油进口国转移一部分经济利益。未来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过程中,技术和资金实力强的大国有望主导这些产业的发展,并进行大量的技术和资本输出,获得相应的收益。而原来高度依靠能源资源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因为资源等初级产品价格长期低迷而进一步相对贫困化。从这个角度看,新能源的发展可能加剧全球财富分配的不公。”

  这一局能源游戏会彻底“洗牌”吗?或许,这要看发展中国家的动作有多快、眼光有多远了。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


浙江日报 环球·财经 00018 油价混沌折射能源新变局 2016-04-11 浙江日报2016-04-1100006;982859 2 2016年04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