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校成寒门学子造梦空间
俞吉吉
4月5日,清华大学公布2016年“自强计划”招生简章,即日起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的农村学生开放申请。获得认定的考生,可以获得30分到60分的优惠加分,还可在入学后参与多项后续特殊培养环节。招生专业也由去年的7大类26个专业,调整为今年理科类28个专业和文科类6个专业。
截至6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在京重点高校也已启动农村学生专项招生,北大的录取优惠最高可降至当地一本线录取。
国内知名院校降分幅度大、专业选择多,对于品学兼优的农村寒门学子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事实上,单独招生是今年我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三大专项计划之一,招生计划不少于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
扩大重点大学面向农村地区定向招生规模,提高农村学生比例,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通畅的上升渠道和向上的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高校招生向农村倾斜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是农家子弟改变命运的一次好机会。
名校招生向农村倾斜,有利于缩短城乡学子在知识储备的差异。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间存在较大的教育质量差距。和大城市的孩子相比,偏远地区的贫寒学子,在某些方面存在短板,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学习英语,而不少偏远山区的孩子,在踏入大学校门前只能操一口不流利的英语。进入名校后,这些优秀的寒门学子就能和来自城市的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享优质资源,一起同台竞技,填补知识的鸿沟。
名校招生向农村倾斜,有利于终止贫困的代际传承,实现寒门出贵子的愿景。以前,农村孩子“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被认为是“寒门出贵子”。恢复高考以来,一大批来自贫寒家庭的年轻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甚至改变了整个家庭以及下一代的命运,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直到当下,考上重点大学在一些地区仍然被认为是“出贵子”。所以,名校对于寒门学子而言,既是一台造梦的机器,也可以说是一条脱贫的捷径。在知识的指引下,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奋斗,进而走上致富之路。
名校招生向农村倾斜,也是这些高校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体现。清华、北大等名校拥有全国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和配套设施,降分录取寒门优秀学子,可谓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缩短城乡差距作出了贡献。
农村学子进名校仅仅是第一步,政策出台后还有待学校的后续培养和学子自身的努力。学校需要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为学子提供成长的阶梯和平台。而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子也要从自身出发,自强不息,不负在校期间的大好时光,刻苦钻研,勇攀知识高峰,真正学到本领,成人成才。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他们从资金到身心上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为造梦助力。